中國文旅傳媒湖北京山訊(武融中)2025年3月31日上午,一場意義非凡的祭掃活動在湖北省京山市革命烈士陵園展開。中國文旅傳媒網總編甘開勤肩負著劉思齊老師的遺托,在清明節前夕,祭掃毛主席親家張文秋墓,為其獻上一份莊重的追思。
張文秋的一生,是與時代風云緊密交織的壯麗史詩。1927年,命運的紅線悄然將她與毛澤東一家相連。彼時,張文秋與丈夫劉謙初專程請教毛澤東,并見到了楊開慧和毛岸英、毛岸青。毛澤東聽聞張文秋新婚才三天,一句玩笑話“如果你生了女兒,我們就結成兒女親家吧”為日后的緣分埋下伏筆。
時光流轉,1949年10月15日,毛澤東長子毛岸英與張文秋之女劉思齊喜結連理,讓這份情誼得以延續。1960年,毛澤東次子毛岸青又與張文秋的另一個女兒邵華攜手相伴,張文秋成為了毛澤東的“雙兒女親家”。這不僅是兩個家庭的緣分,更是革命情誼的升華。
然而,張文秋的人生遠不止是“親家”這一身份。她是早期中共黨員,1917年,14歲的她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師范學校,在董必武、陳潭秋等革命先輩的影響下,積極投身五四運動和女師學潮。1923年,她參與了武昌粵漢鐵路的罷工斗爭及京漢鐵路的“二七”罷工斗爭,1926年1月,她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自此,她的命運就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綁在一起。
土地革命時期,她積極組織武裝暴動,面對敵人的搜捕和懸賞通緝,憑借著群眾的掩護和自己的智慧,一次次化險為夷。抗日戰爭期間,她前往延安,在多個崗位發光發熱,還曾隨丈夫前往蘇聯,卻被新疆軍閥盛世才扣留,在軟禁期間,她堅韌地撫養著孩子,即便丈夫陳振亞被毒殺,她也沒有被打倒。1946年,在周恩來與國民黨當局的斗爭下,她和同志們重獲自由,回到延安。
站在張文秋墓前,甘開勤先生的心中滿是敬意與感慨。微風輕拂,仿佛在訴說著張文秋的傳奇故事。她的一生,經歷了無數的風雨和磨難,卻始終堅守著對黨的忠誠和對革命事業的熱愛。她是革命的先驅,是家庭的支柱,是連接兩個偉大革命家庭的紐帶。
如今,在這清明前夕,甘開勤先生帶著劉思齊老師的思念和敬意,為張文秋獻上鮮花、清掃墓碑。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祭掃,更是對紅色歷史的銘記,對革命精神的傳承。張文秋與毛澤東一家的情誼,她為國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貢獻,都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激勵著后人不斷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