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印度跟巴基斯坦的停火協議仍在履行,但回顧協議達成的過程,難免不讓人覺得有些突然,其中內幕也屬實讓人好奇,那么,這份停火協議到底是怎么達成的呢?
回顧4月22日恐襲事件爆發,印度極度憤怒,發出“報復聲明”,當時印度國產航母“維克蘭特”已經駛入阿拉伯海,打算對巴基斯坦最大軍港卡拉奇港實施空襲。
到5月9日的時候,印度媒體就開始歡天喜地的報道維克蘭特航母戰斗群在卡拉奇港的戰果了,但實際上相關報道給出的并非卡拉奇港,不過,恐襲發生后印度的確發聲威脅。
只是印度所謂的國產航母沒那么強橫,本質上還是意大利給的設計圖紙、俄羅斯設備配合美國動力裝置再加上以色列的雷達裝備,完全就是組裝航母,根本稱不上“國產”。
對巴基斯坦起到的威懾力屬實一般,反觀巴方海軍,在接到莫迪威脅后,立即把054AP護衛艦搭載鷹擊-12反艦導彈派了出去,而且還布置了水雷網絡,印海軍很難完成突破。
當然,巴基斯坦這邊的想法是盡可能避免沖突,所以莫迪對“恐襲事件”發出報復聲明后,巴方立即回應,稱“可以接受中立調查,巴方全力配合”,已經非常給印度面子了。
就相當于被無端指控后還讓了一步,遺憾的是印度當時想的不是坐下來解決問題,而是爭奪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利益,所以巴基斯坦的懷柔策略沒能成功。
所幸巴基斯坦有相應的后手,先是致電聯合國,表明自己被迫反制的立場,要求安理會主持公道,之后才跟印度展開沖突,完全站住了“師出有名”這四個字,所以印度這邊畏首畏尾。
就算印度一直強調“打擊恐襲”,但相信莫迪的國家遠遠少于相信巴基斯坦的國家,就連美俄兩國都不想讓印度繼續行動,特別是對美國來說,跟兩個國家都有合作關系,更難抉擇。
而在印巴停火協議簽署之后,特朗普當天就站出來邀功,稱印巴和談是美國調解的結果,巴基斯坦對此沒有否認,只是指出有三十多個國家參與調解議程,至于印度則是直接否定。
可見美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并不簡單,大概率是巴基斯坦找到了美國希望完成調停,稱得上是聯合國安理會調解的后手,而美國自然樂意推動印巴和解。
畢竟對于特朗普來說,現在俄烏沖突已經讓他無法脫身,如果不能趁著印巴沖突沒到危險地步及時解決,很可能會進一步拖延美國對亞太地步的部署,這是美國無法接受的。
因此,巴基斯坦選擇求助美國明顯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作為印巴雙方同時交好的國家,確實能夠說得上話,問題在于印度沒能得到什么好處,難免對美國產生怨言。
參考資料:
媒體:印度海軍對巴基斯坦的多個目標發動打擊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律艦帶你創作優質微頭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