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鮮橙財經報道,2024年,中無人機(688297.SH)交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成績單。根據其發布的年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5億元,同比暴跌74.2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391.61萬元,去年同期盈利3.03億元,由盈轉虧。
業績下滑:多重因素疊加導致“膝蓋斬”
中無人機作為我國“空中利劍”翼龍系列無人機的制造商,曾風光無限。然而,2024年的市場環境卻讓這家軍工巨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公司表示,國際市場需求周期波動、國內市場需求節奏調整以及重點客戶的采購計劃延后,是導致業績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從市場環境來看,國際地緣沖突加劇,國內低空經濟政策紅利釋放,軍工股和低空經濟板塊整體表現低迷,資本市場對中無人機價值重估的預期也只能放在中長期。
此外,中無人機還面臨客戶集中度風險。其無人機產品主要用于軍貿出口和國內裝備,客戶數量有限,一旦個別客戶需求變動,就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較大影響。
民用市場:破局的關鍵?
面對業績下滑,中無人機并未坐以待斃,而是積極拓展民用市場,參與應急救援、氣象監測等任務,并研發多型中小型無人機產品。同時,公司還在四川省建設了無人機創新平臺和中試平臺,力求在民用領域實現突破。
在農業領域,中無人機的無人機采用精準噴灑技術,能夠大幅度節省水資源并提高農業產量。在城市治理與規劃中,無人機發揮著信息采集和數據處理的能力,幫助政府部門高效決策。這樣的應用,不僅推動了行業發展,還為普通市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充分體現了科技創新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
未來展望: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雙輪驅動
盡管2024年業績下滑,但中無人機正在通過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尋求新的增長點。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重點布局大型無人機及低成本型號,以滿足市場對不同類型無人機的需求。
同時,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下游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我國無人機市場規模持續快速增長。預計2025年中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2007億元。中無人機有望在這一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實現業績的回暖。
中無人機能否在民用市場找到新的增長點,實現業績的回暖?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