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杭州的王女士收到一條銀行短信:“您尾號為1234的賬戶轉入50萬元。”王女士還在疑惑中,自稱是“某公司財務”的男子的電話便打了進來:“我們轉錯賬了,麻煩您將錢款退回賬戶。”
因為自己銀行卡里的50萬錢款是憑空多出來的,善良的王女士未加核實便將錢轉了回去。兩個月后,王女士收到法院傳票——因涉嫌協(xié)助洗錢被起訴。
原來,騙子盜用了她的身份信息,并用她的身份辦理了100萬銀行貸款,貸款資金轉入王女士賬戶后,詐騙分子再以“轉錯賬”為由將錢款騙回,而她自己卻渾然不知。
這種新型“轉錯賬”詐騙叫人防不勝防,全國發(fā)生多起,受害者有個人也有公司;有經(jīng)驗豐富的老板,也有涉世未深的學生。某地大學生小張突然收到一則8000元的銀行入賬通知的短信,隨后便接到自稱是轉錯賬的人員來電,稱自己不小心轉錯賬了,請小張將錢轉回去,和王女士一樣,小張并未多想便將錢轉了回去。半個月后,小張接到某網(wǎng)貸公司的電話,對方稱小張在他們網(wǎng)站上借的款已到期,月利率2%,需還本息共計8080元!
新型“轉錯賬”詐騙全流程拆解
第一步:身份信息盜用
騙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利用AI換臉技術通過金融平臺認證,在受害者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申請貸款。
第二步:資金定向轉移
貸款發(fā)放后,資金轉入受害者賬戶,形成“意外到賬”假象。因銀行系統(tǒng)無法識別資金來源,受害者難以察覺異常。
第三步:話術誘導退款
騙子立即聯(lián)系受害者,編造“財務操作失誤”“合同編號錯誤”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將資金轉回指定的賬戶。為增加可信度,詐騙分子還可能向受害者發(fā)送偽造的轉賬憑證。
第四步:完成資金洗白
一旦受害者轉賬,資金會通過多級賬戶迅速轉移,最終進入境外洗錢網(wǎng)絡。此時受害者不僅失去50萬,還需償還被盜用的貸款本金及利息。
法律后果有多嚴重?
1. 民事責任
根據(jù)《民法典》第121條,因管理不善導致他人損失需承擔賠償責任。即使主觀無惡意,受害者仍可能被貸款平臺起訴追債。
2. 刑事風險
《刑法》第312條:若資金被認定為贓款,可能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
《刑法》第266條:協(xié)助轉賬行為可能被認定為詐騙共犯,面臨刑事追責
3. 征信影響
貸款記錄將影響個人征信,未來購房、購車、信用卡申請等均會受限。部分案例中,受害者需花費數(shù)年時間通過法律途徑消除不良記錄。
遭遇“轉錯賬”詐騙的黃金24小時應對指南
立即行動:
1. 凍結賬戶
撥打銀行客服電話(如95555、95588)辦理緊急掛失,阻止資金外流。
2. 固定證據(jù)
保存銀行短信、轉賬記錄截圖(含時間戳、交易流水號)
錄音或記錄騙子的電話號碼、話術內(nèi)容
3. 報警備案
攜帶身份證、銀行卡到屬地派出所報案,要求開具《受案回執(zhí)》
聯(lián)系反詐中心(全國統(tǒng)一熱線96110)申請緊急止付
后續(xù)處理:
向銀行申請調取資金來源憑證,證明款項非本人操作
委托律師向貸款平臺提起申訴,提交身份盜用證據(jù)
定期查詢個人征信報告,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提出異議
反詐專家特別提醒
1. 警惕“高逼真”詐騙工具
騙子可能使用偽造的銀行APP、官方客服號碼,建議通過銀行官網(wǎng)或官方APP核實轉賬信息。
2. 勿信“安全賬戶”話術
任何要求轉賬到"安全賬戶"的行為都是詐騙,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3. 定期自查身份信息
每年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官網(wǎng)查詢信用報告,發(fā)現(xiàn)陌生貸款記錄立即報警。
如果您收到“轉錯賬”的50萬元,會如何處理?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您的應對方案,幫助更多人提高防范意識!
(溫馨提示:如遇類似情況,請立即撥打96110!)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