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昨天,2025年長達30天的“三伏”正式開啟(7月20日至8月18日)。
浙江省中醫院湖濱、錢塘、西溪三大院區同步啟動“冬病夏治”特色診療項目,涵蓋十四大學科。清晨,醫院內便人頭攢動,眾多市民前來體驗包括傳統膏藥敷貼、針刺、艾灸、推拿、拔罐、穴位注射等在內的個性化中醫治療。為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相關科室特別開設了夜間門診,并推出“互聯網醫院版線上三伏貼”服務。
在浙江省中醫院針灸科診室,四十多張治療床早早滿員,診室外排起長隊。針灸科副主任洪壽海博士介紹:“僅頭伏上午,貼敷患者就已超過1200人次。以往中老年人是主力,如今年輕患者比例顯著增加。”
作為省內最早一批開展“冬病夏治”的醫院,浙江省中醫院此項傳統始于40多年前,由國醫名師徐志瑛教授等率先倡導,最初主要用于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現已延伸至多個科室,診療形式也不斷升級。
“三伏天”氣溫高,人體經絡疏通、氣血旺盛,利于藥物滲透吸收。此時運用膏藥敷貼等手段,可調節臟腑功能、增強免疫力,對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鼻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冬季易發疾病具有顯著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其中,“三伏貼”因其操作簡便、安全有效、不良反應少、老少皆宜等優點,備受青睞。它是將白芥子、細辛、甘遂等辛溫走竄藥物研磨成粉,用姜汁調膏制成小藥餅,貼敷于特定穴位,通過藥物對皮膚穴位的自然刺激,達到類似灸療的效果。
72歲的繆大爺熟練地配合醫生在后背穴位貼敷了6顆膏藥。他表示已在省中醫院堅持貼敷十余年,“哮喘確實有改善”。
兒科門診同樣繁忙,主治中醫師王其莉表示,“半小時內已為十位小朋友貼敷”,準備的藥丸很快見底,預計日消耗量巨大。她指出,兒童貼敷藥量更精準,療程相對更長,主要目標是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
醫生提醒:避免誤區才達到預期效果
誤區一:三伏貼包治百病
正解: 三伏貼并非人人適用。它圍繞“溫陽散寒”,適用于辨證為虛寒型的冬季高發疾病(如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禁忌人群包括: 濕熱體質、陰虛內熱者;有過敏性濕疹、蕁麻疹等皮膚問題者;慢性病急性發作期(如高血壓不穩)或感冒發燒者。首次貼敷前建議咨詢醫生辨明體質。
誤區二:“冬病”僅靠“夏治”即可,平時可不治
正解: 冬病夏治不能替代日常治療保健。有病不及時治,強忍至三伏天,只會延誤病情。對于嚴重“冬病”,仍需及時就醫。慢性病預防重于治療,需“治養結合”,注重規律作息、充足睡眠、樂觀情緒、適度鍛煉及避免寒涼飲食。
誤區三:忽視貼敷后注意事項
正解: 嚴格遵守醫囑至關重要。貼敷后6小時方可溫水淋浴(當日避免肥皂、沐浴液);避免游泳、直吹風扇空調;飲食清淡,忌煙酒、生冷、魚蝦海產品、辛辣及羊肉等熱性食物;若貼敷部位起泡,切勿自行抓破,應及時就醫處理。
溫馨提示:
成人一般貼敷2-4小時,兒童1-2小時,以皮膚感覺溫熱或微紅為度。每伏貼一次,連續三年為一個療程。市民應根據自身情況和醫生建議選擇,以達到最佳療效。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周文銳
通訊員 陳巖明 吳煜
編輯 成嘉怡
審核 羅祎 馮云濃
BREAK AWA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