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碧桂園發布了備受矚目的年報:
總資產1.04萬億,凈資產513億。和年初發布的業績預告基本一致。
關鍵是,在行業流動性危機持續發酵的背景下,這份財報試圖給行業傳遞碧桂園止血的信號。
碧桂園的資產負債表沒有被擊穿。沒有資不抵債,沒有資不抵債,沒有資不抵債。
碧桂園的信號非常明確,暗指自身翻盤的可能性。
根據財報,2024年收入2528億,下滑37%,但是虧損額,從2023年的1784億,減虧至負351億。
降幅達82.5%,財報初顯碧桂園經營"筑底"勢頭。
但是,碧桂園流動性危機沒有解除。盡管現金余額尚有299億,但受限制現金高達78.7%,約235億。也就是碧桂園實際可自由支配的流動現金僅有63.6億。
目前來看,碧桂園的短期償債能力仍然很差。
現在的地產,大部分進入負毛利銷售階段。碧桂園2024年銷售額574.6億,排名16。如此銷售額,要想短期修復資產負債表,顯然不太可能。
我多次強調,只要國內資產無法進一步推高,國內任何一家地產公司都無法自我修復資產負債表。
過去的頭部房企是,未來的地方城投也是。
碧桂園的報表修復,更多是如今房企的極限現金流管理。簡單來說,一邊賣項目增補現金流,一邊瘋狂裁員削減現金壓力。
當然,只要沒有資不抵債,都有上岸機會。
這五年來全國資產價值下滑, 主打三四線城市的碧桂園更是首當其沖。即便尚有9000多萬方的可售面積,能賣多少,什么時候賣完,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碧桂園,可是超過60%的土儲在三四線。
碧桂園能不能活,并不是它一家努力的能決定的。我們所有的暴雷房企要想重新上岸,都要等資產價值重估。
也就是等房價起來。
因此,保交樓也好,減虧也好,完成了債務重組也好。本質上都是短期修復流動性,減緩失血速度,想要根本解決。
都是要房價修復,進入正毛利銷售。
碧桂園的故事,是中國每一個暴雷房企的縮影。513億凈資產、116億美元削債、38萬套交付量,這些數字只能代表一家房企在冰河時期的求生信念。
而這份試卷的答案,始終都是時間:
用交付換信用,用重組換時間,用時間換空間。
我希望碧桂園能活。因為這家重倉在三四線的萬億巨頭,牽扯著百萬戶家庭的心頭。
對碧桂園來說,學會在低杠杠時代回歸經營軌道。不僅是百萬戶家庭的負責,更是重振市場的信心的關鍵。
更何況,如今的市場主力軍,已換成的城投系和央國企。
我們都知道,人口紅利呈現壓力,地產這塊蛋糕,能吃上幾口的不多了。
誰能吃,誰不能吃,做蛋糕的人說的算。
但是有人多吃一口,就有人肯定吃不上了。
學習強國,走進新時代
關注一下老二,防止失聯
加入星球,每篇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