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就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建言獻策——
如何推動揚州制造“出海”?
當前,跨境電商正成為我國外貿增長的新引擎。如何進一步加快發展跨境電商,推動外貿擴量提質?近日,市政協開展專題視察調研并召開座談會,政協委員、有關企業和行業專家圍繞協商主題建諍言、獻良策,發出同頻共振的政協“好聲音”,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揚產揚出”,助企順利“出海”
跨境電商作為外貿發展的新業態,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構建和推出,跨境電商進入戰略發展期,助力我國傳統商貿結構轉型升級,已成為外貿的重要支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揚州市分公司總經理郭曉苗表示,作為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節點城市,揚州應積極謀劃和推動深度融入區域發展戰略,搶抓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機遇,集聚優質資源,從平臺引入、物流支撐、信息共享、人才培育和勞動力支撐、政策支持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
郭曉苗建議著力打造集“物流、系統、金融、海關監管”四大功能為一體的揚州跨境綜合服務平臺,通過覆蓋全國、聯通全球的物流體系、海關申報系統、金融外匯服務以及“郵快跨普”多態融合的海關監管場地,吸引更多企業來揚發展,推動“揚產揚出”,幫助全市跨境電商企業順利“出海”。
注入法治新動能,促進外貿新發展
“近年來揚州持續用力,以法治護航‘跨境電商+產業帶’推動業態升級,從杭集鎮涉外法律服務站正式投用,到江都直播電商基地發布行業標準;從企業法律體檢常態化開展,到數據安全防護網全面展開,跨境電商法治服務體系初步構建,企業風險防控能力不斷增強,但仍面臨‘階梯式跨越與結構性矛盾并存’的發展瓶頸。”市政協常委、民革市委主委、市司法局副局長丁玉祥建議,加速構建“平臺建設+政策工具+生態協同”的“三位一體”法治服務體系,打造可復制的揚州模式,為跨境電商產業提供系統法治支撐。
“法治是跨境電商揚帆出海的壓艙石,更是企業搏擊國際市場的定盤星。”丁玉祥表示,構建“平臺支撐、制度保障、生態賦能”融合發展的法治服務體系,為跨境電商發展注入法治新動能,打造揚州跨境電商品牌、渠道、供應鏈、營銷新賽道新優勢,推動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挑大梁,聚力促進外貿創新發展,持續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打造“揚州制造”IP,擴大本地產品國際影響力
“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應加大合作培訓力度,精準培養跨境電商實用人才。”揚州大學電商研究中心主任高功步建議,針對揚州跨境電商產業需求,建立“政府+高校+企業”多元化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機制,爭取更多優秀高校畢業生落戶揚州,提升本土化跨境電商人才質量和數量。
“跨境電商企業個體能力相對較弱,需要政府的扶持政策,特別是在稅收優惠、融資支持以及國際市場拓展等方面,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打通堵點和卡點。”雷神國際貿易(揚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華雨陽建議政府加大對跨境電商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特別是在海外倉建設方面給予支持,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全球競爭。
“揚州作為制造業大市,域內有大量生產型企業,其中汽車零部件、毛絨玩具、紡織類、酒店日化等產業帶適合出海,但這其中生產型企業眾多,缺乏‘明星’標簽,建議打造‘揚州制造’IP,擴大本地產品國際影響力。”揚州盤古跨境電商集聚區總經理馮俊儒建議,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避免本地跨境電商交易數據外移。揚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