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讀書真的能改變命運,一個中專生在村里就非常了不起;
40年后的今天,別說跨越階級,讀書甚至可能解決不了我們的生存問題。
畢業前一天還是全村的希望,畢業后直接就淪為找不到工作的困難群體。
如此巨大的反差,讓當代很多年輕人都會萌生一個疑問:為什么現在會出現這種畢業即失業的事情呢?
這還要從我們教育體制改革的歷史說起。
大家都知道,1977年是中國教育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年。
因為在這一年,我國恢復了中斷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無數學子有了向上攀爬的機會,階級跨越通道再次打開。
當時,伴隨著改革的春風,整個中國,人才全面緊缺。
所以在1980年,我們學習蘇聯的學制,出臺了中專政策。
那個年代的中專可不是現在很多人看不起的職校。當時的中專選拔十分嚴格,只有智力超群、學習優異的少年天才才能考進中專,考不上的才會考慮上高中。
一旦考上中專,就意味著家庭命運的改變。
這種情況持續了十幾年時間,大量專業人才的涌入幫助中國度過了困難的工業人才緊缺時期。
直到90年代蘇聯解體,我們開始全面向西方的教育制度學習,然后恰好1997年又爆發了亞洲金融危機,中國出口受阻,大量工廠倒閉,而且還有大規模的國企下崗潮。
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90年代末期的時候,中國有大量找不到工作的失業人員。
當時我們是怎么走出這種困境的呢?
第一,大幅削減“鐵飯碗”,中專生、大學生不再包分配;
第二,大學擴招,緩解就業矛盾。
這兩個教育體制的改革才是如今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根源。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兩組數據的對比。
1998年,中國高考報考人數是320萬,大學畢業生是83萬;
2025年,中國高考報考人數預計達到1400萬,大學畢業生規模預計達到1222萬。
短短25年時間,中國每年大學畢業的人數直接暴漲了15倍。
但這也不是大學生現在就業難的全部原因。
真正導致中國大學生畢業及失業的原因,是政策轉向太猛,沒有預留出足夠的緩沖空間。
中國真的那么缺工作機會嗎?
缺,也不缺。
說它“缺”,是因為年輕人不好找工作,是不爭的事實。
說它“不缺”,是因為我國還有一個非常詭異的現象,那就是藍領的就業市場,其實非常缺人。
在媒體上,我們經常能看到東南沿海的工廠老板們,跟當地政府抱怨“招工難”的新聞。
短視頻平臺里,有不少老板舉著廣告,翹首以盼工人前來應聘。
從數據上看,盡管年輕人失業率在逐年上升,但是30-59歲、這一波能接受藍領崗位的中老年群體,失業率卻來到了有統計以來的最低位,只有4%。
中老年失業率創新低
所以結論很明顯,中國其實根本不缺工作崗位。相反,藍領崗位非常缺人,只是年輕人不愿意去,由此造成了崗位“供給”與“需求”的結構性錯位。
所以,解決年輕人就業問題的答案,其實并不復雜,引導年輕人接受藍領崗位就好了。
但是,這個看似簡單的答案背后,卻有著非常復雜的社會背景,即:為什么當下年輕人不愿意當藍領?
表面上看,是因為年輕人的預期與現實不匹配,學校教學和職業要求不匹配。
一些媒體說了,年輕人考上大學之后,學的都是一些“務虛”的東西,導致他們不愿意“脫下長衫”。
但是,“鍋”也不能都扣到年輕人頭上。
一方面,這幾十年來,整個社會對于大學畢業生形成了一個基本預期,那就是:
只要讀了大學就能脫離體力勞動。如果你讀了大學之后進了工廠,或者依然從事的是體力勞動,那么一定會成為家長們眼中不爭氣的孩子;
另一方面,“大學擴招”也符合科教興國的國策,而且當年搞“大學擴招”,是為了吸納大量勞動力。
當時就業市場的問題,是藍領崗位太少,下崗工人太多;而現在的問題,卻變成了白領崗位太少,大學生太多。
在這期間,我們的招生政策沒有根據就業市場,及時調整、慣性太大,這是決策部門的問題,不能一味怪大學生們“不愿意去當藍領”。
那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如何“破局”?
柏年認為,想要找到一個好工作,需要增加主觀能動性,主動打破信息差。
畢竟今天的中國經濟,已經不是“遍地黃金”的時代。哪些行業還有前景,需要自己去判斷。
在這方面,大家可以多關注我的往期文章。
例如在之前的文章《裁員潮中,誰在賺錢?》中,我就通過總結2023年和24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利潤的變化情況,判斷哪些行業在“持續虧損”,需要及時退出,比如養殖業、房地產和傳統IT行業;
哪些行業盈利“扭虧為盈”,可以再堅守一下,里面有教培和電商;
還有哪些行業盈利高增長、適合加入,主要是汽車、半導體、旅游酒店、和貴金屬。
如今過去了大半年,我當初的結論基本被一一驗證
選專業方面,業內的頭部當然是張雪峰老師了,我也看過他的作品,對他本人非常尊敬。
因為市場需求大,張老師的“高考專業咨詢”近年來異常火爆,一套咨詢服務價格高達上萬元,卻總是能售罄。
但是柏年也要說,教育專家做咨詢,通常有局限性。
畢竟他們不是做宏觀經濟研究的,只能根據現有的行情、進行專業推薦,而無法做出長期預判。
例如,柏年之前看到過2020年,張雪峰推薦房地產行業的視頻。
7月份張雪峰做的推薦,8月份“三道紅線”就出來了。當時的股市那么紅火,都不敢炒房地產概念,因為“房住不炒”官方一直在喊。
相信任何一個懂點宏觀經濟的,都不會在那時推房地產。
學生們要是聽了他的意見,4年后的今天,真的是“畢業即失業”。
我們選擇專業,是為了未來幾年、乃至幾十年打算,所以還是要多學習宏觀經濟和政策方面的內容,關注像柏年這樣的深度賬號。
我從事宏觀經濟分析和資本市場投資快二十年了,培訓過上千位基金經理,也發表過上百篇專業宏觀經濟分析報告。
年輕人如何不被時代拋棄?怎么做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來我的私密圈子,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訴你。感興趣的朋友到我的主頁給我發送666,獲取加入方式。
另外,4月9日(周三)晚上19:30,我會為大家帶來一場內部閉門直播,深度解析目前全球經濟新變局下的中美資產再平衡。
本次直播聚焦五大核心議題:1、全球經濟趨勢;2、美國經濟現狀;3、中美資產再平衡;4、黃金后市展望;5、二季度資產配置前瞻,最后還有互動問答環節。
這是柏年首次給大家做內部直播,所以邀約對象不限于內部會員,希望各位粉絲朋友們都來捧捧場!
到我的主頁給我發送666,我給你發直播觀看方式,也歡迎你邀請好友一起來看。
4月9日(周三)晚上19:30,我們不見不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