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于鑒之
1980年,第二十師政治部組織科合影,于鑒之(前右一)
感悟隨筆”之一
暮年隨想
環宇浩瀚星球,我作課桌舞臺;歷史長河久遠,我可揮斥方遒;科學奧秘無窮,我能學習不止。然而,面對無限浩瀚的星球,我只是一粒微塵;面對久遠的歷史長河,我只能定格毫厘;面對無窮奧秘,我還充滿未知。人一生啊,彈指一揮間,驀回首方知:人生一世當應:不忘初心,永遠砥礪前行;知渺微,謙恭永隨。
我心飛翔—偶得
今天休息,晨間閑坐窗前,一只自由飛翔的小鳥突入眼簾。油然而生贊賞之意,感嘆天高任鳥飛之美。轉念,我才是最美之人,我驕傲!小鳥飛行時間一天、一年、一生都很有限,而我心可穿越古今未來;小鳥飛行空間可能也就區區數幾、幾十、幾百平方公里,而我心可天馬行空,飛向任意一方;小鳥飛行指向最主要可能就是覓食,而我心指向可以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突然,嗖的一聲,小鳥就落在眼前的樹枝頭,我心卻飛向您的心田。
余熱—題記
為迎接全國森林旅游城市會議在南通召開,濠河景點提升工程正如火如荼加緊進行。今天,我去濠東綠地散步,七八個工人師傅正忙著移動一塊巨石。他們幾次奮力撬動,但巨石好像有意作對;微微一晃,就是賴在它那熟悉的溫床巋然不動。工人師傅汗流浹背,一籌莫展。
我駐腳看了一會,好像看出了點名堂,便和他們商議起來,采取了四個措施:一是讓移動中巨石可能滑落方向的人全部撤離,防止傷人;二是利用杠桿原理,調整支點位置;三是用鋼繩攬住巨石進行牽拉,既形成合力、又掌控方向;四是將巨石新的落腳地挖開,讓其有安身之處。按照改進辦法,師傅們高喊:一、二、三,窮盡合力,巨石乖乖按指令移到其應待的位置。師傅們長舒一囗氣樂開了花,我在一旁也格外欣慰。心里想,年歲大了,平時注意多動動腦、想想事,說不定有時還能用上、還能發揮點余熱。更可喜的是,我頓覺還年輕。
友誼小議
節日休閑,品味著群友發來的美文,享受著大家送來的祝福、沉浸在對“友誼”一詞的思考中。我想,友誼來自于共同的實踐、根植于實踐的深入發展中。隨著共同實踐基礎的消失,友誼有可能慢慢淡忘。但有一種友情是永恒的,這就是共同實踐中體現出的理想信仰的共同、做人格局的相通。這種友誼,深印腦海、融入血液。它不因天各一方,不因時空變換而消逝。它會以另一種方式,即相互牽掛、學習、借鑒共同提升,永葆友誼一生永存!
晚年生活管見
最近,學了一些好的微信帖子。聯系自己生活實踐,對過好晚年生活作了一些思考,并歸納了四句話:即心安于忠恕孝悌,神定于淡泊寧靜;謙懷欣賞之心,樂品享受之感。把其作為生活信條,可照著去做,也可作檢測自己生活的尺度,并不斷賦予新的內涵,使我們的生活每天都有意義、每天都充滿陽光、每天都快快樂樂。我把這點不成熟的見解發于您,愿共勉并請斧正。
語言交流芻議
古人云:“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梢?,語言交流之重要,交流好之難度。借他人之鑒、積己多年之體驗,我以為語言交流要做到四點,即“慎言、寡言、美言、納言”。慎言,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寡言?話多必失,某種情況下沉默是金;美言?愛美、喜美之心,人皆有之,人性使然;納言?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兼聽則明。此“四言”,看似易、行實難,需一生學、細心悟、重于行、嚴格練,以獲社會交往的最大自由。
童心萌動 異想天開
——我的晩年規劃之一
星期日休息,有時間靜下來想想晩年的事。我第一想到的就是做一個什么樣的老人?還想做點什么“大事”?回想了前十多年的經歷(2020年74歲了)、憧憬了一下今后的日子,我定了一個現實目標:即做一個有較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健康快樂的老人;做一個對社會、家庭還有點用、有一定人生價值的老人;做一個不討人嫌,還有人掛牽、念叨的老人。
至于做什么“大事”?我也定了一個夢想目標,即一是待祖國華誕一百周年之時,我和老伴手牽手作為百歲老兵登上天安門城樓;二是有機會和老伴一起,遨游太空(航天英雄王利偉說:現已具備人類遨游太空的條件)。我知道,這個夢想目標不可能實現是大概率事件,但它可引領我的晚年生活。更有趣的是,我只要想起這一夢想目標就能開心。說不定說給朋友聽聽,也能使人哈哈大笑。鑒于此,我還是將這一目標作為規劃的保留項目。
向時間要成績
——和孫子探尋學習之路之一
科學已證實、很多有造詣有作為人士的經歷也證明:就一般而言,大多數人的智商并無大的區別,而成績的取得主要來自于勤奮,來自于時間多用、妙用。古人早云:“一寸光陰一寸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結合實際,就如何“多用、妙用”時間上采取如下辦法:一是提高效率換時間,即上課用心聽講并積極開動腦筋,課堂上把知識弄懂,減少課后消化、鞏固的時間,換取課后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二是以快搶時間,即一切爭取快,作業要快、穿衣要快、走路要快,一切生活細節都要快,搶出學習時間;三是科學安排騰時間,即把時間用于最重要、最難的地方,堅決取消那些用處不大、可有可無的具體事;四是以頑強毅力擠時間,即像雷鋒同志所說,要發揚釘子精神擠時間學習。如此,成績不上升也不行。
潛心努力 力爭飛躍
——和孫子探尋學習之路之二
昊天:首先為你高一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取得好成績表示祝賀!我記得你初中入學時,各科總成績大概處于班里10名左右。經過三年努力,臨中考前你已躍居班里前3名,實現了初中階段的飛躍。
錄取通中后,我估算了一下:你的錄取分數大概在班里處于20多名;經過一學期的努力,你期末考試躍居班里第6名、年級第125名,可以說是又一次飛躍。這次飛躍,是在普遍水準高、時間較短的情況下取得的,難能可貴。實踐證明:你有基礎、有能力繼續前行。我也仔細看了你各科分數的情況,也聽了你對一些錯題的分析,覺得你總體成績還比較平衡,理、化、地還可進步,語、數、外提升空間更大。
如何提升?我覺得要解決“四題”的問題。一是抓例題。例題就是課本上的例題、范文及老師重點講的題目。這些題目是專家們重點選推的,一般代表一個類型,或是一個原理的應用,是基礎性的東西。把這些弄懂了,就有了前提和基礎,容易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二是研錯題。錯題一般是自己的薄弱環節,或者是自己容易犯錯的地方。對這些錯題,要弄清錯在什么地方?為什么出錯?這樣才能防止出現類似錯誤。同時,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三是辨活題。主要是那些方法比較活,或者是那意思相近而又有區別,需要準確把握的題目,特別是一些選擇題。平時就養成細心、嚴謹的習慣,不要在這些題上不知不覺丟分。
四是攻難題。難題主要是指需多步運算或邏輯推理才能得出結果,或是需要綜合多方面知識才能做出的題,一般是試卷最后的一兩道題。這既是拉開分數差距的關鍵,也是綜合能力的體現。對此,需倍下功夫。我想,如能解決“四題”問題,不飛躍也難!供參考。
提升“五個能力” 樂見優異成績
——和孫子探尋學習之路之三
昊天:由于新冠疫情,你在家上了一個多月的網課。學校還專門組織網上考試,你同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分析成績取得的原因,我覺得你“五種能力”的提升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是計劃力。就是學習要有很強的計劃性,什么時候做?做什么?要達到什么效果?都要計劃好并有條不紊地實施。這個假期,你對整個假期干什么?每天干什么?什么時間干什么?心里都有數。
二是執行力。有了好的計劃,還須努力執行。否則,就不會有成效。
三是控制力。執行過程中,難免來自多方面的干擾,如環境方面的、心理層面的、同學交往中的等。這就需要很強的自我控制力,采取辦法,不為所擾、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學習計劃。
四是專注力。就是對學習的內容非常專心,用心思考所學內容。就像陳旺道在翻譯《共產黨宣言》時,喝了墨汁當成糖水那樣,像陳景潤走路想“哥德巴赫猜想”時撞到電線桿上那樣專注。五是堅持力,這是以上四力取得成效的最重要保證。堅持不懈地、長久地提升以上五個能力,必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切記: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的問題,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驕傲!
一生不白活——兼談人生價值
記得上學和年輕時,經常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我們“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要為中華騰飛而努力”!這些教育,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也一直激勵著我們不斷地向更高目標的追求而拼搏。這樣的大目標,往往只有偉人才能做到。
作為我們常人,講得更具體一點,或者用我自己的體會來表述,就是“一生不白活”。這,就是我的價值觀。
回想幾十年的生活、工作,覺得“一生不白活”有很多標準和答案,而我體會最深的客觀標準是:你在一生中,于一個時期在一個單位工作。離開那個單位較長時間后,還有人記得、念叨,還有人惦記、掛牽。
要能做到這樣,一要靠自己、二要靠品行。人能記得你,那一定是你有過人之處。你的一次講話、一個觀點,也許能觸動心弦、點亮心境;你處理事情得體,能得大部人認可;你方法高明,能讓大家積極響應??傊?,別人有些做不到的,你能做,而且做得更好。
這樣,就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人能惦記你,那一定是你的人品好,對人誠懇,以至心心相??;一定是你經常助人為樂,給人以思想上、物質上的幫助;或者是工作上互相默契,有不可離開之感。
這樣,讓人一直會有一種感恩的心,一直有相互的牽掛。要做到以上,就要不斷地學習,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向實踐學習;要不斷地改造,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實踐、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一點粗淺認識,仍引領著我的晚年生活。遺憾的是,認識的有點晚了。早一點認識,也許行動更有方向,更自覺一點。這也是我為彌補遺憾而記錄下的一些感悟。
因果關系析
人的一生,既是簡單的一生,又是復雜的一生,是在矛盾中前行的一生。發生在你身上的諸多事,又都存在著因果關系。
人們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則是體現因果關系的典型說教。社會對此結論普遍是認同的,特別是善良的人們更是推崇的。
當然,也有些人可能不是這么認為的。不是這么認為的人,就容易在行動上偏離方向,甚至違背法律、道德。而即使認同的人,也不一定認識透徹,行動就一定很自律、很自覺。因此,有必要不斷深化認識。我以為,因果關系論能從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出發予以解析,就容易理解一些,即因果關系的存在是其普遍性,是必然的東西。而有些事件的出現,是偶然性的東西,是特殊性。
但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偶然中一定有其必然。這就是我們有些人從某個人、某件事中,認識不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因為這個“因”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間接的;有些是歷史的,有些是現實的;有些是客觀的,有些是主觀的;有些是顯性的,有些是隱藏的……但不管怎樣,都有其必然性。因此,我們都應堅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高尚的人。
人生的疆與界 — 兼論人生自律
古人早就告誡:“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以為,所謂失足,即犯錯,即越過了人生的“界線”。
那么人生有些什么界線呢?我認為有三條:一是法律線。如憲法、刑法、民法典等各種法律規定的不能違犯的法律條文。
二是道德線。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公德、各行各業職業道德、公序良俗等規范。
三是紀律、制度線。如黨紀、政紀、軍紀及各部門、單位規約等。有人會覺得,如此多的內容很難掌握。確實如此,如要使每個人都掌握以上全部內容是很難的。
實際上,以上內容有些是普遍要求,有些是針對不同對象、不同層次人的要求。人們可根據自身實際,有重點地學習掌握。另據我觀察:人們通過不斷地學習、實踐、體驗、總結,會自覺不自覺地在心里形成人生的界線。
從一些犯錯人的懺悔中,我們也可看出:絕大部分人并不是不知道錯,而是知錯越界。因此,我認為,知“界”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嚴于自律,自己的言行絕不能越過以上三條界線。有人可能會感到,不越界不是太自由,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三條界線,是根據社會發展規律和狀況總結、制定形成的,一定最符合社會進步、最有利于人生成長發展的、最符合最大部分人的利益的。在這樣的界線內生活、生踐,必能獲得人生最大的自由。
據有關科學實驗證實:在三條界線內自由生活,更有利于人保持好的心態和情緒,有利于增強免疫、修復自身機體,有利于健康長壽。愿我們所有的人:嚴守三條界線,在人生有限的空間,過無限自由的生活,實現最大的人生價值!
天問一號贊
天問一號飛環宇,劍指火星探奧秘;試規三步(環行、著落、探測)一步走,彎道超車誰與比?中國志氣穿云霄,欲與天公試比高!
我的老年生活經
2003年,我從崗位上退居二線,基本步入人生第二個春天--老年退休生活。正值難得的國慶、中秋雙節合一閑暇之時,我對十七年來的思想積累和生活體驗作了簡單回顧,總結歸納了“堅信、堅守、堅持”六字訣。一是堅信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放飛自己,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做自己想做而又能做的事;二是堅持費斯汀格法則或我自己總結的人生疆界三條底線:法律線、道德線、紀律線,管好自己,說好話、做好事;三是堅持科學的老年生活方式,過好自己,過閑生活、慢生活、簡生活、智生活、樂生活。遵循以上,悠然自得,有尊嚴地、優雅地慢慢老去,在無限美好的新時代和“有我、唯我、忘我直至無我”的精神世界,秀出最美的精彩人生!
本刊獨家原創 抄襲剽竊必究
于鑒之全家福
作者于鑒之, 江蘇南通市人,1946年12月出生,1969年2月入伍,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省軍區步兵第二團(后改編為陸軍二十師五十八團),先后任戰士、軍械員兼文書、排長、團組織股干事、代職副指導員、組織股長、營教導員,后調任師組織科副科長、科長,寧夏軍區政治部組織處副處長、秘書處處長等職。1993年10月轉業江蘇省南通市物資局。2007年12月退休。
原文編輯:曹益民 趙蘇平 鞏天寶
本文編輯:徐建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