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經營策略等原因,西藏信托存在感一直不高,屬于較為低調的信托公司。即使如此,也因為種種事件被推到了聚光燈的前臺。
2025年3月13日,青島飲料集團旗下華東騎士酒堡(蓬萊)完成股權變更,西藏信托以100%持股比例接盤,隨后更名為煙臺騎士酒堡葡萄酒有限公司。
因標的公司“年收入僅800元、凈利潤卻達17.22萬元”的財務數據,毫無疑問的,這一則交易不僅引發猜測,更是將西藏信托此前多次接盤“不良”地產項目這一事項,使得接盤方備受爭議。
隨著交易于3月13日完成,西藏信托也順勢成為新控股方。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交易完成后,騎士酒堡實際控制人變更為西藏自治區財政廳。
注意到,此次接盤騎士酒堡并非西藏信托首次涉足“問題資產”。
近兩年來,西藏信托可謂是風波不斷。
風波一:自營接盤“拆東墻補西墻”
梳理西藏信托近年來的動作來看,通過自營資金接盤風險項目,形成“頭年放貸、次年不良”的現象。
典型案例如2021年向河南元一房地產發放的3.5億元貸款,因行業下行和政策等原因導致款項無法收回,次年以自營資金接盤后,至今仍持有其90%股權,債權余額超3.3億元。
類似操作還出現在重慶金科項目中。2022年,西藏信托發放的1.5億元貸款于2023年淪為不良,剩余債權達1.92億元。
而這種“左手倒右手”的操作被質疑為掩蓋風險、延緩爆雷的手段。這當然不是一家公司這么做的,許多公司都有類似的操作。但此次接盤紅酒,還是引發不小的爭議。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西藏信托可能基于資產價值重估、行業整合、政策導向等諸多考量接盤。但這一類低效資產,未來扭虧壓力可以說是相當大了。
風波二:金科6.5億不良資產處置困局
西藏信托本身風險資產規模并不算大,而這些風險資產當中,與金科集團的糾紛成為其最大風險敞口。
除了上文所述的1.92億元債權外,另一筆涉及遵義金科的信托項目剩余債權約1.29億元,抵押物為現房資產但處置進展緩慢,尤其是在當下的環境之下。盡管有政策的加持,但是飛高能級的地區,銷售回款速度緩慢。
2024年底,西藏信托嘗試打包出售包括河南元一、重慶金科在內的6.5億元不良債權,但未曾見到出價方。作為金科主要債權人之一,西藏信托在司法重整中的話語權有限,疊加金科總負債超1800億元的復雜局面,回收前景堪憂。
目前,金科破產重整的投資人確立,后續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風波三:資本擴張難掩盈利模式缺陷
面對行業轉型壓力和監管回歸本元的要求,西藏信托2024年初將注冊資本從31億元增至52億元,通過注資提升風險抵御能力,是行業通行做法。西藏此次注資,也體現了股東對于未來發展的信心。
信心是有,但也不能忽視風險。2023年財報顯示:,西藏信托自營資產不良率雖降至5.92%,但前五大不良貸款客戶中3家集中于工商企業領域,且多源于自營接盤項目。
更嚴峻的是,公司營收增長乏力(2023年僅增4700萬元至6.48億元),投資收益縮水超50%,暴露出過度依賴傳統融資類業務的結構性矛盾。
另一方面,轉型的困境也是逃不了。資產服務信托、財富管理信托雖然是大方向,但是目前盈利能力微乎其微,遠不能和昔日的非標相提并論;而存量資產質量卻在惡化。對于風險控制體系和轉型之路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2025年度工作會議上,負責人表示將堅持“穩中求進,進中防險”的總基調。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開創信托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不斷勤為、敢為、善為,持續苦干、實干、加油干。
2024年報在即,西藏信托會交出怎樣的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