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鉆生活的空子,讓自己的心多避難。
hi,我是貓。
結了婚,尤其是生了孩子的女人,不知不覺就會掉入時間貧困的陷阱。原先當牛做馬的單身時光,錢沒有,房子沒有,男人沒有,時間還會沒有嗎?
一天天掰著手指頭花時間,周一上班就期待周五呼朋引伴去小酒館浪,每天自己可支配的時間遠遠超過2個小時,度日如年。
從什么時候起,跟時間的關系發生了權力的扭轉?
從你的生命中加入了另外一個人,你開始要把原先的時間,分一部分出去交換為人妻的不同體驗,接著再加入另外一個新生命,再繼續分出去一部分交換為人母的體驗.
而孩子還小,你們這個社會最小單元的組織結構才剛搭建起來,一切都處于混沌期,一切都還正在熵增的階段。
你束手無策,手上可以打的牌太少,唯一能處理這種失序狀態的方法,唯有透支時間,透支自己的睡眠時間、透支自己的個人成長時間,先把當前日復一日的事情給熨平了,跟好幾年前創業一模一樣。
我一度懷疑自己坐上了一輛叫做時間的運動轎跑,推背感極強,一路被推推搡搡地跑到現在。
這不是多舒服的體驗,甚至可以說有點卑微,如果非得形容,我覺得很像乞丐,乞求時間多施舍一點,讓自己能貪心地既兼顧自己的個人成長,又能有時間來陪孩子,還能擁有一個干凈舒適的居家環境。
但這些課題都均攤到每一天,進度條拉滿,你會發現,簡直要逼死人。比如最近兩周,我每天都在忙著給自己的學員上課,時間都安排在晚上7點半到9點,白天上午寫作,這個時間段正是跟幼兒園放學回家的女兒獨有的親子時光,如果我非得要求自己能干,那就很要命。
很多人會覺得已婚人士時間的貧困是來自于婚姻制度這種結構性存在的壓迫,畢竟進入婚姻是一種選擇與決策,你生命里面的人越多,自然要讓渡一部分的時間跟權力給到他人。
但是我想,難道不結婚,時間就會變多嗎?人這么貪心的生物,沒有世俗婚戀關系的綁定,也會去跟這個世界其他事物產生鏈接的。
身邊未婚未育的大齡朋友,每天把自己寄情于工作,加班成癮;要不就是未育已婚的朋友,整天忙于各種興趣愛好,鋼琴、日語、法語、聽音樂會等等,各種富養自己,也不見得沒有時間貧困的煩惱。
一個人倘若把時間作為衡量一切的標尺,堅持按照時間刻度活著的話,得到一定不是輕松而是束縛。生活經驗早已告訴你:三十歲沒有結婚也不會死掉,天崩地裂;今天沒有陪伴孩子,孩子并不會停止愛你,她會偷偷在把小小的耳朵貼在門口,等你下課之后,夸獎你 “媽媽課講得真棒”。一天屋子沒有打掃,不整理,根本不會玄乎地真的影響什么風水。
時間的出現是為了幫助我們安排工作與生活,而不是為了控制我們,更不是要我們對它搖尾乞憐的。
一天不陪孩子、沒能打掃好屋子所帶來的真實傷害,遠遠不如擔憂自己不能完成所產生的內傷。現在回到時間貧困的問題上來,你生活中產生的沖突根源在生活,擺脫這種時間沖突,最好的方法,就是當甩手掌柜,讓其他的家庭成員來代勞。
我發現中年女人多擺爛是一種很好的心態,尤其是白天忙于工作的媽媽,根本沒辦法每天保持驢子+汗血寶馬模式的倍速工作,外加晚上持續的育兒加班,大家都要學會在公序良俗和戒律清規的漏洞中,找些樂子,比如偶爾讓伴侶帶帶孩子,養養精神,磨掉一些自我壓迫,長出一些松弛感。
而很多人在時間上的糾結,根源都出在內心總程序化【只要把這些都做完,我整個人就又行了】的魔咒里。僅僅這種想法,就帶有兩種強制和一種期待,強制去做,強制做完,然后期待所謂的圓滿。結果就是陪孩子的時候想著做家務,做家務的時候想著工作,工作的時候想著陪孩子,心煩意亂。
試想這么虐待你的心,它如何不逃跑呢?它如何會心安呢?
人的心不是為了鐘表而設計的。事情要隨著心去走,主動選擇的基本上都會甘之如飴,而不是應該隨著時間去執行,更不是該不該,不得不、必須如此。
跳脫時間之外的束縛,學會讓心安定下來,心安且一切自有解法,心不定神不寧,時間恐怕永遠管不夠。人到中年要分清楚什么該外求,什么該內求了。
內求解決情緒問題,外求解決現實問題。可以外包就外包,不能外包就合理分配,學會讓時間為你所用,而不是總被捆住,束手無策。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