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銅川市救助管理站“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圓滿收官。期間,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及臨時遇困人員40人次,站外救助2人,尋親成功1人,護送返鄉(xiāng)18人,送醫(yī)治療4人;出動救助車輛37車次、人員150人次;發(fā)放“寒冬送溫暖”倡議書、救助宣傳袋、宣傳頁、救助引導卡等宣傳資料3000余份,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心系弱勢群體、為民解難紓困的使命擔當。
高位部署推進行動實施。《銅川市民政局關于扎實做好“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的通知》下發(fā)后,市救助管理站及時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了文件精神,并對“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做出了詳細的安排部署,制定《“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實施方案》,成立由站長為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項救助行動領導小組;前置救助關口,選取中心城區(qū)24個福彩銷售點作為“愛心救助引導點”,新增5處臨時避寒點,方便臨時遇困人員就近就便受助、避寒;提前儲備充足的方便食品、冬季衣物、棉被、洗漱包等物資,對站內水、電、氣等設施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盤查。同時,提前研判低溫雨雪天氣趨勢,科學預測救助需求,建立預警響應機制,明確“市區(qū)半小時到位、鄉(xiāng)村一小時到位”的高效響應標準。從物資籌備、人員安排、設施保障等方面全方位筑牢救助工作根基。
加大街面巡查救助力度。嚴格落實“主動發(fā)現+快速響應”常態(tài)化巡查模式,聯(lián)合區(qū)縣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門開展聯(lián)合巡查,24小時堅守崗位,分時段、分區(qū)域對市區(qū)主要街道、車站、橋梁涵洞、廢棄廠房等流浪乞討人員易聚集區(qū)域進行拉網式排查,合力做好街面巡查和轉介處置工作,織密救助服務網絡。
堅持實施精準分類救助。對5名流浪未成年人實施“保護性救助”,為2戶家暴受害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及法律咨詢服務,為11位務工不著人員安排臨時住宿,提供應急性、過渡性生活保障,對不愿入站的人員耐心勸導,提供必要的食物、棉衣棉被等物資并留下救助聯(lián)系卡,做好后續(xù)跟蹤勸導救助工作。
優(yōu)化站內暖心照料服務。根據受助人員性別、年齡和身心狀況安排分區(qū)居住,提供食宿、衛(wèi)浴、取暖、無障礙設施等相應的生活照料和便利條件,妥善照料受助人員。同步開展身份甄別與健康評估,對救助的危重病人、精神障礙患者等受助人員協(xié)同醫(yī)療機構開辟綠色就醫(yī)通道,實行“先救治、后救助”;運用DNA比對、人臉識別等科技手段開展精準尋親,幫助流浪人員順利返鄉(xiāng);定期回訪返鄉(xiāng)人員,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源頭預防和回歸穩(wěn)固工作,推動救助服務精準化、長效化。
廣泛宣傳動員社會力量。利用報紙、電視、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及全市1024輛出租車,廣泛宣傳救助政策、救助流程和求助方式,暢通救助信息傳播渠道,提高社會對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的關注度,拓寬群眾參與救助的途徑,開辟困難群體獲取救助的“便捷通道”。同時,充分動員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志愿服務組織等社會組織,擴充救助服務力量,深入社區(qū)、廣場等地開展宣傳活動,向街道群眾、攤販、警務執(zhí)勤點、環(huán)衛(wèi)工人等發(fā)放宣傳頁、宣傳袋等宣傳資料,有效引導廣大群眾全方位、多維度參與救助工作,在全社會營造出關心關愛流浪乞討、臨時遇困人員等特殊群體的濃厚氛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