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為Pura X系列手機發布前夕,余承東在社交媒體上拋出一句"人人都能買得起"的言論。短短一句話,瞬間點燃了消費者的熱情。網友紛紛猜測:"難道華為要出2000元檔的旗艦機?""不會是3000元就能拿下吧?然而當發布會揭曉價格時,現場一片嘩然——Pura X起售價定格在7499元。社交平臺評論區瞬間被"余大嘴又吹牛""說好的親民呢"刷屏。
這場定價風波背后,暴露出手機行業殘酷的現實。根據Counterpoint數據,2024年中國手機市場600美元以上高端機型占比不到30%,3000元以下市場才是兵家必爭之地。余承東的營銷話術精準擊中大眾對"高性價比旗艦"的期待,卻忽視了華為沖擊高端市場的戰略轉型。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認為余承東沒有兌現承諾,“大嘴”稱號名副其實。
?一、兌現承諾:智能汽車業務上演絕地反擊?
正當輿論場對余承東口誅筆伐時,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悄悄交出一份炸裂的財報:2024年該業務營收突破263.53億元,同比暴增474.4%,提前一年實現盈利目標。
這些數字背后,是余承東帶領團隊在汽車領域長達五年的蟄伏。2019年上海車展,華為首次展出MDC智能駕駛平臺時,臺下觀眾席傳出"車企怎么會用手機廠的系統"地調侃。而今天,搭載華為ADS 3.0的車型已覆蓋30萬-60萬元價格帶,高階智駕系統日均激活時長突破90分鐘。某新勢力車企高管私下感嘆:"華為用做手機的生態思維做汽車,把智能座艙的體驗標準拉高了至少兩年。"
三、"余大嘴"能力強,但營銷方式不夠接地氣?
翻看余承東的職場履歷,會發現這是個把"不可能"變成"常規操作"的狠角色。2012年接手手機業務時,華為終端年營收不到50億美元,他立下"三年超蘋果"的軍令狀,結果2015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就突破1億臺。2020年遭遇芯片斷供,他力排眾議推出"鴻蒙+4G"方案,硬是在5G時代殺出血路。就連多次"打臉"的汽車業務,也最終兌現了"幫助車企造好車"的諾言。
但這位技術出身的華為高管,似乎永遠學不會"低調"二字。從"碾壓特斯拉"到"遙遙領先",余氏金句總能引發兩極分化。心理學專家指出,這種"夸張式營銷"本質是注意力經濟的產物——在信息爆炸時代,只有極致化表達才能穿透用戶心智屏障。但副作用同樣明顯:當消費者發現"領先幅度"沒有宣傳中那么大時,反彈會更劇烈。或許余承東需要向雷軍取經,當年小米沖擊高端市場時,雷軍親自上陣拍vlog展示工廠流水線,用"理工男"的誠懇化解價格爭議。
四、寫在最后?
當余承東在問界M9發布會上上哽咽著說:過去四年多遭遇了四輪制裁,業務跌入谷底,極端困難,但我們挺過來了,沒有死掉,熬過了最困難的寒冬。臺下掌聲雷動。這位53歲的"華為狼王",用智能汽車業務的爆發式增長,再次證明自己不只是"發布會上的脫口秀演員"。但消費者市場終究是感性認知與理性價值的角力場,如何在技術突破與用戶預期之間架設溝通橋梁,或許是余承東下一個十年要破解的終極課題。
正如某位博主評價的:"老余就像華為的'破壁人',總能用激進策略撕開市場缺口。但想要真正贏得人心,或許該學學任總那句'板凳要坐十年冷'。"畢竟,在智能汽車這個萬億賽道,比技術參數更重要的,是讓每個普通消費者真切感受到:"這家企業,真的在為我創造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