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高校青年學生是科研創新的有生力量。山東建筑大學學子承擔起科研創新的重任,結合國家重大戰略和政策驅動,創新大宗工業固廢賦能海工膠凝材料,成功解鎖環保減碳密碼。
據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統計,截止2024年,我國一般工業固廢累計堆儲量龐大,固體廢棄物的利用率低;同時水泥制造業的降碳壓力逐年遞增。山東建筑大學學子創新式將工業固廢應用于海洋工程,努力攻克固廢應用于海洋工程的“三大難點”:工程環境雜、早期強度低、固廢活性差。經過團隊成員不分晝夜地在實驗室與工程現場間往返數百次,最終成功攻克三大技術壁壘,首創三一模式:多固廢協同的固廢基海工膠凝材料、立磨-管磨聯合粉磨系統、固廢基海工膠凝材料高附加值利用技術;最終,固體廢棄物利用率可以超過90%,其中強度可調、工作性可控、安全耐久。每一項核心技術均以申請發明專利,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固廢基海工膠凝材料相比普通硅酸鹽混凝土早期強度更高,韌性更好,水化熱更低,對重金屬的固化能力強,抗硫酸鹽侵蝕能力更強,而且具有較好的著色能力。此材料經濱州永正技術研究院檢測比普通硅酸鹽水泥可以降低75%的碳排放。材料的試驗階段,以此材料制成的混凝土試塊經過實驗室28天的強度檢測,達到了C50(50MPa)。這一項新型膠凝材料比市面上已經出現的膠凝材料凝結時間更短,水化熱更低,強度更高。
當前,固廢基海工膠凝材料已經應用。與永正技術院合作生產海工膠凝材料,與山東華迪和山水集團合作生產海工混凝土,全固廢人工魚礁達3000立方米,并且在海上風電灌漿料,海堤等多處海洋工程得到了應用。此項材料的高值應用技術——“透水混凝土”在積極響應國家“海綿城市”的政策下應運而生,它比普通混凝土強度更高,透水性能更好,現在已經應用在了蓬萊、威海等地的濱海公園和海濱步道。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要勇于創新,深刻理解把握時代潮流和國家需要,敢為人先、敢于突破,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從泰山腳下到黃海之濱,山東建大學子用青春智慧詮釋著新時代的 "愚公移山" 精神。未來,這支年輕的科研團隊將繼續深耕 "藍色科技",讓更多工業固廢在碧波萬頃中書寫綠色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