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
哲學家的死亡觀
解析丨書杰
↓點擊觀看↓
01.
柏拉圖
“真正的哲學是在練習死亡。”
解析:這里的“死亡練習”并不是指肉體死亡,而是練習靈魂擺脫肉體,得到凈化,最終獲得自由與解放。
柏拉圖構建出二元世界模型,即現象界與理念界,前者是肉體所處之地,后者則為靈魂的最終歸宿。柏拉圖將死亡的本質理解為靈魂擺脫物質囚籠、向真理本源回歸的凈化過程。
"練習死亡"是要求哲學家通過辯證法訓練,持續剝離感官欲望的遮蔽,達到對"美本身"、"善本身"的純粹觀照。這種靈魂轉向的修行,讓哲學家在生前就超越物質的束縛,提前抵達精神的彼岸。
02.
馬可·奧勒留
“你為什么要為生命的長度擔心呢?”
“在命令你前進的死神的微笑中,帶著你的笑臉,繼續走下去吧。”
解析:身為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將死亡納入宇宙理性的必然秩序之中。在永恒輪回的宇宙面前,生命的長度失去了意義,重要的是以 “神圣火花”即理性靈魂,來完成命運賦予的使命。面對死神的微笑,要報以同樣的笑容。其深層邏輯是,當死亡被視作自然法則的必然體現時,恐懼便轉化為對生命責任的清醒認知,正如他所說 “像羅馬人那樣死去”。
03.
海德格爾
“先行到死中去,向死而在。”
解析:在《存在與時間》中,海德格爾將死亡解構為此在最本己的可能性——“死亡”是一種尚未到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到來,但總是會到來的可能性。
人活在世上,本質上就是一個走向死亡的過程。將自己置身于 “死” 的情境中,體會這種不確定的可能性,能讓人對 “生存” 產生全新的感悟。在走向死亡的道路上,人注定孤獨,因為沒有人能代替自己面對死亡,且沒有退路。一旦領悟到這一點,人就能重新振作起來。
04.
維特根斯坦
“死亡不是生命中的事情:我們不會活著體驗死亡。如果我們把永恒解釋為不朽而非無限的時間,那么永恒的生命屬于那些活在當下的人。我們的生命沒有終點就像我們的視野沒有界限。”
解析: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切斷了死亡與經驗世界的聯系。作為 “世界界限” 的死亡,并不屬于事實領域,因此,討論 “人死后靈魂是否存在”,就如同在視野之外談論視野一樣沒有意義。
維特根斯坦其實告訴我們,人要活在當下,把握好當下的事情就足矣,人活著的的時候是無法體驗到真正的死亡。維特根斯坦生前,告訴他的朋友們說:“我度過了極好的一生。”
05.
加繆
“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便是自殺。”
解析:加繆在《西西弗神話》開篇便提出,思考 “自殺” 是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如何化解人生的荒誕感與無意義,需要極大的勇氣。他認為,承認生存的無意義性,卻不選擇自殺,才是真正的英雄主義。
這里的 “自殺” 不僅指字面意義上的行為,更具有隱喻性,象征著人類面對荒誕世界的三種姿態:生理自殺:這是逃避荒誕的懦弱行為;哲學自殺:通過宗教或意識形態虛構意義,自我麻痹;反抗確認:清醒認識荒誕的本質后,通過持續創造,賦予生命尊嚴,就像西西弗永不停歇地推石上山一樣 。
《死亡哲學》
耶魯大學公開課
思考死亡,活出生命的意義
↓點擊訂購↓
死亡教育六書
聽哲學獨家資源
↓文史哲福利群↓
上圖掃碼回復:福利資源
視頻課!上新!
《哲學100問》
西方哲學史視頻課
0基礎小白首選丨啟迪思維
邏輯圖動起來了,太好理解啦!
視頻課 · 更形象 · 易理解
第1季:從古希臘到黑格爾
核心流派
古希臘哲學丨基督教哲學丨唯理論丨經驗論丨法國啟蒙哲學丨德國古典哲學
核心哲學家
泰勒斯 赫拉克利特 巴門尼德 芝諾 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 馬可·奧勒留 奧古斯丁 培根 笛卡爾 萊布尼茨 休謨 盧梭 康德 黑格爾
核心話題
世界的本原丨芝諾悖論丨精神助產術丨理想國丨精神戀愛丨形而上學丨幸福論丨上帝之光丨文藝復興丨心物關系丨宇宙模型丨最好的世界丨社會契約丨三大批判丨人的自由丨道德律令丨絕對精神
掃碼學習↓↓↓
上圖掃碼-立即訂購
聽課方式:下載小鵝通 APP (永久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