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背叛過的婚姻還能回到從前嗎?#
我最近想談一個也許大家都非常關注的話題:
如果夫妻之間沒有信任了,如何重建信任呢?
婚姻里的信任感的建立,在于多大程度上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影響改變婚姻內部關系模式以及不被伴侶所影響改變的比重。
這會涉及到兩個層面:
第一是和自我相關,即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伴侶。
如果伴侶經常把我的話當耳旁風,我說了,他聽了也改了,那我對我的能力是很信任的,因為我感知到我可以影響伴侶的行為。
但如果我說了很多次他都不聽,他還是動不動不聽我的想法就做決定,那我很容易在婚姻里感受到我失去影響他人的能力。
第二是和外界相關,即我在面對伴侶時,我是否可以拒絕被ta影響。
比如如果在爭吵時,伴侶要求我認錯否則就離開,如果我可以拒絕認錯同時他也不會離開,那我就能夠對伴侶的要求擁有不被影響的權力,在關系里會感覺到更安全、更熟悉。
但如果拒絕被其影響結果是迎來懲罰,比如言語攻擊,那我們就會感覺到不擁有拒絕被對方影響的權力,我們會感覺到挫敗、焦慮、抑郁。
婚姻信任感的缺失往往是源自影響對方和不被對方影響感知層面上的失調。我們既感受到無法影響伴侶,又感受到我們在不停地被伴侶影響卻沒空間喊停,那我們就漸漸失去對婚姻的信任度。
舉個例子:
婚姻里的人都經歷過意見不合、也不愿意合作的時候,比如裝修房子、教育孩子、如何支配金錢、照顧老人,家務分配,這些都很容易爆發沖突。
沖突爆發時你就很容易發現兩個人,都在試圖說服對方自己這樣想是對的,希望對方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這其實很正常,我們每個人都在捍衛我們自己的自我認同感,不一致的想法容易攻擊我們長期形成的自我認同感。
另一方面這也反映出我們渴望把自己的世界觀滲透進入對方的體系內,希望融為一體。
但是你也會發現,你有些地方確實可以被伴侶影響,變得和他一樣,但有些地方就是很難接受和他一致。
舉個極端的例子,當在討論周末去哪里吃飯時,你有想去的地方,他也有,對方一定要堅持按照ta的需要來,當你說你想去哪里吃,ta認為必須要去ta想去的,不然這頓飯就不吃了。
最終的選項好像是必須要按照ta的來這頓飯才能吃。
這個過程就是你無法影響對方但你必須被對方影響的典型例子。
那些最終婚姻里失去信任的夫妻,他們認為自己在無法影響別人和被別人影響上得分系數都很高,他們都堅定的認為自己是妥協的、被迫的、無能的、空間狹小的那一方,而對方是強大到無法改變的。
他們只能被對方不斷影響而沒有能力去影響對方。
所以婚姻信任的消失,是源自當夫妻二人失去堅持去影響他人,并不被他人所影響的那股冒險精神。
如果婚姻里兩個人都不再去嘗試相互影響,將兩個人的世界觀彼此碰撞,那么就很容易形成假性親密關系,看上去兩個人都特別獨立,但其實兩個人也無法建立深厚的聯結感,更加無法信任。
可是為什么婚姻里相互影響失調的過程,會導致信任感喪失這么嚴重的后果?
01
失去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涉及對“我是誰”“我屬于哪里”“我如何看待自己”等問題的回答,婚姻也在不斷地塑造著我們的自我認同。
如果我們在婚姻里只能不停地通過言語暴力、冷暴力、忽視、沉默才能獲得讓他人按照我們所想的去行事的可能性時,我們會把自己看作是施虐的、冷漠的、殘忍的。
同時如果當對方在提一些我們想拒絕的需求我們卻必須服從時,我們也會認為自己是懦弱的、無能的。
這會讓我們產生自我懷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漸漸失去對自我的把控力,我們就會越來越不愿意把真實的想法、意愿再傳遞伴侶,因為說了也沒有用。
當在關系里我們對自己的評價是更負面時,我們也會容易用負面的態度看待婚姻,就算我說了我的脆弱感受結果一定是會被看作累贅。
信任是相互的,當我們自己都不信任自己時,我們如何信任別人?當我們都不信任別人時,別人又如何信任我們?
02
在關系里更容易感到失控的恐懼
當你反復試圖讓一個人在吵架時,不要總是一下就被點著但ta依然還是做不到時,ta離你心中安全的伴侶就會相去甚遠,你會總擔心下一次溝通會不會又走向你害怕的未知?
這種擔心來自當你不斷表達你的需求、需要,表達地已經很具體了,但也許伴侶缺乏心理空間聽不進去也做不到時,你就會感覺到你的渴望很容易會拒絕。
如果長期處在這樣的關系里,你無法對伴侶產生易得性的熟悉感,他一秒就會讓你失望,變臉。
這會讓你感覺到陌生,無法產生恒定的安全感,你永遠處在失控的危險里,自然也很難對這樣的人流露真實的脆弱,建立長期真摯的信任關系。
03
失去關系的相互性
有人可能會問:但是婚姻不就是這次按照我的想法來,下次按照你的想法來,這畢竟是兩個人的生活啊,照你說的好像只要按照我的想法來對方就會吃虧了?
我們這里要區分一下:單純的順從/放棄和開放性的承認被影響的區別。
信任的反面不是不信任,而是放棄(或順從)——恩,你說什么都對,聽你的,好,我沒意見。
這樣的關系像人和寵物的關系而不是人和人的關系,寵物為什么是寵物,因為他知道他的力量比不過主人,他也影響不到主人,他的想法重要嗎,感受重要嗎,就算表達了可以被聽懂嗎?
這在婚姻里其實是放棄以我真實的面貌來面對你,我雖然言語上在表達我聽取你的想法,模仿你的行為,但其實非言語真實的感受其實離伴侶非常遠,這里面可能壓抑了太多了不易被覺察的憤怒和抗拒。
這也是兩個人里只有一個人才可以存在的關系,也就是當有人提出的需求我們必須圍繞他來滿足,我的需求在那個時刻必須被抹殺。
而開放性的承認被影響是一種我們兩個人在關系里都可以同時存在,我承認我在被你影響,同時我也有一份不被你影響到的選項。
比如你可以在婚姻里對我偶爾撒謊,我也可以不戳穿你,但你也別想因為撒謊獲得什么好處;
你這次可以不經過我的同意,就把我們共同財產的錢借出去,但我希望你下一次做到先和我商量——這里其實就是婚姻允許相互性的存在。
如果關系里缺乏這種相互性,夫妻相處變成了只能我影響你不能你影響我。
這其實會讓關系只能存在一個人,另一個人的空間被剝奪,他自然無法信任關系會給到他支持,也會開始變得警惕。
既然如此,失去信任感的夫妻如何重新建立信任呢?
01
確定自我認同的源泉
認同感的確立往往不是根據“我是什么”,而是通過“我不是什么”來建立的。
你可以通過詢問自己;我在婚姻里的什么樣子有哪些并不是我真實的樣子?
比如:
習慣下意識的滿足伴侶的需求;
就算和伴侶有不同的意見也會下意識的認同;
當被質疑時習慣下意識的妥協;
當你在婚姻意識到你其實已經無法信任伴侶時,其實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至少你是一個會去反思的人,你可以從那些你會逃、僵、戰的時刻里去看看當時你真實的感受,也許你會發現當時你的行為并不是你真正想要去做的,你只是在去迎合,但那不是真正的你。
當你確定了你不是什么,你才能在婚姻里找到立得住的根源。
你可以再次嘗試和伴侶去溝通你渴望被對待的方式:
比如,當你生氣時,你其實是希望可以來問候你一句而不是不管不顧的放任;
當你哭泣時,你希望在事后他可以告訴你鼓勵你表達悲傷。
當你一次次地弄清楚:我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時,你才會知道我是什么人。
你也會更相信自己在親密關系里的相處能力,更加愿意信任伴侶,把后背交給對方。因為你不再害怕受傷后自己照顧不好自己了。
02
在婚姻里,與伴侶一起
做一個“言行一致”的人
我們的大腦其實更喜歡那些前后一致的人。
比如如果當伴侶說他希望我們把話說得直接一些,但是當我們直接表達時他又說:你這也說的太直接了吧。
我們就會很抗拒被這樣對待,因為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你感受到的其實是一股矛盾的感受,他既希望你表現出那樣,又希望你表現出那樣,我們對這個人的信任感也會擺蕩。
所以言行一致在婚姻親密關系里非常的重要,如果你你答應了伴侶某件事,那么你可以嘗試去盡量做到,就算做不到也嘗試和伴侶及時道歉,這會給他一種他在你那里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
當伴侶沒有做到時你也要盡量去提醒他,提醒他一開始對你的需求是什么,這也會讓他意識到自己處在矛盾的境地里。
同時有的時候也并不是我們言行一致了伴侶就會安全,那些不安全感強烈的伴侶也會更容易把我們的行為信息解讀為不一致,我們也要給予他們一定的空間,及時的澄清。
03
能夠忍受不確定的
“他者”的存在
當你特別渴望能夠控制一個人、影響一個人,而拒絕被其影響,往往是因為你不敢看到對方作為一個人存在的事實。
比如我可以在關系里表達憤怒,但你只要一表達就是在指責我、挑戰我的自尊。那這就是秉持著“我可以影響你,但你休想影響到我”的態度,這也是在關系里一種變相的情感霸凌。
如果你能意識到或者幫助伴侶意識到你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因為關系里相互性體驗的缺失,這也并不有利于信任感建立,可能對婚姻的信任感建立更有幫助。
比如當你感覺到他一味的要求你但拒絕自己改變時你可以友好地說:“我們情境互換一下,如果是我對你做了這件事,你是什么感受呢?”這也許會促進他意識到他的行為對你的真實影響。
你們需要把對方看作一個和你不一樣但依然和你在一起的人,能夠接納不一致的關系才會讓人感受到可以松弛地呈現對外界不會呈現出來的自我。
04
給自己結束關系的選擇
如果最后發現對方不值得信任,也請給你自己一份離開關系的選擇。
當你發現你做了很多的努力,但依然你無法信任這段關系時,也有可能是對方本身就很難去信任一個人。
很多時候不信任感也是來自于我無法離開這段關系,我只能一味的被改變,被改造,變成我不想成為的樣子,我無法相信在這段關系里我可以真正的幸福。
離開關系是攻擊性的表達,當你無法在關系里釋放攻擊性時,你的生命力也會被婚姻所吞噬。
如果你可以把最強的攻擊性也就是離開關系納入你的價值選擇體系,你在婚姻關系里的恐懼會更少。
你反而可以放輕松:啊,原來我也有離開的這個選項,我也可以放棄啊,我也可以不努力了。
也許那個時候,新的力量也會出現。
本文首發知乎平臺:陳曼、王筱、張妍
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