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美食聞名的仙霞路上,藏著一家“時空博物館”,進入店內,仿佛一腳踏進舊時光,老式黑白電視排列整齊,鐵皮玩具在玻璃柜里靜待重啟,泛黃的書籍堆疊成墻……每樣老舊物件都是一段舊時光的載體。
現實版“鑒寶”
每天在小店上演
店主鄭先生是一名“80后”,但對于那些比他年紀大的“老物件”的歷史,他都如數家珍。一位老先生拿著一臺老式收音機來到店內咨詢問價,鄭先生一眼就看出了它的品牌、型號、年份等信息,讓圍觀這一“鑒寶”過程的居民們驚嘆不已。“當年我這臺收音機還得憑票購買,等了好久才買到,壞了好久了,放在家里也占空間,于是就想來到這里看看能不能回收。”老先生說道。
小小的店鋪內,很多居民拿著家里的老舊物件前來咨詢,大多是上海制造業的里程碑產品,如“上海牌”手表、“海鷗牌”相機、“蝴蝶牌”縫紉機等,都曾是時髦與品質的代名詞,講述著上海的城市故事。
舊物不是廢品
是被遺忘的時光
這家名為“益友堂”的特色小店,專門回收老舊物件,比如舊玩具、舊家電、舊唱片、舊書籍、舊鐘表。店主會對每一樣老舊物件做鑒定和價值評估,成交之后他還會對這些“老寶貝”做清理維護工作,并收納起來,靜待它們煥發新生機的一天。
“在我眼里,這些老舊物件可不是廢品,而是一段段被遺忘的時光,承載著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或許這在一些人眼里沒有價值,但對于別人來說卻充滿了意義。我的工作就是替它們找到下一個愿意欣賞的人。”鄭先生介紹道,這些老舊物件的去處有很多,如作為一些民宿、店鋪的懷舊風格裝飾,還有就是一些劇組的拍攝道具,抑或個人收藏。
在快節奏的時代
做時光的“擺渡人”
這些年來,鄭先生在上海陸續開了8家門店,打造了一個“舊物王國”。由于歷史變遷,許多人的家中早已不見了這些老舊物件的蹤影,但來到店內,看到這些東西,總能帶給他們一份來自過去的溫暖與感動。
一次,一位奶奶抱著孫子來到店內,看到了擺在角落的一架老式縫紉機,不禁感慨萬千。“你爸爸小時候穿的衣服都是我用這個縫紉機手工做出來的,你肯定沒見過吧。”小孩也對這些老舊物件感到新奇,饒有興趣地聽著店主和奶奶的介紹。
像這樣的溫情故事時不時會在店內上演,鄭先生說:“在現在快節奏的時代,物資豐富了,科技發展了,但這些老物件承載著的歷史與溫情是不會消失的,我愿意做一個‘擺渡人’,將它們好好保存,傳承下去。”
此外,作為新加入的街區商戶,店主表示愿意義務幫助社區老年人、行動不便或者獨居老人處置家中的舊物,包括書籍、舊衣物、生活用品等,還提供免費上門換燈泡、接電線等便民服務。
益友堂
地址:仙霞路455號
撰稿/攝影:吳佳倩
編輯:畢揚靜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