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明朝是個三無朝代:無明君、無名士、無名將”,事實真是這樣嗎?
說明朝“無明君”簡直就是一派胡言,單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一人就足以證明這句論斷的荒謬。朱元璋起于草莽,祖先世代是農民,朱元璋父母去世時甚至連一小塊墓地都沒有,真是可憐吶!后來朱元璋能坐擁大明江山,真真是一枚鳳凰男的逆襲典范,從中也可以看出出身低微的朱元璋自身有著非常了不起的本事,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欽佩和學習。
坐擁江山之后的朱元璋并不是貪圖享樂之輩,相反,長于民間的他更能體會百姓疾苦,堪稱歷朝勤政愛民第一人,他每天親自批閱奏章近3000本,一般皇帝早朝都做不到每天去,但朱元璋卻在早朝之外還增加午朝,也就是一天兩次上朝,朱元璋每天工作時間高達20小時,這樣幾十年如一日。世界上所有的統治者都無法超越他,這樣的君主,難道不是明君嗎?
明成祖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這是明朝最鼎盛的時期。朱棣將都城遷到北京,還留了一個世界遺產——故宮,奠定了北京500的首都地位;朱棣頒布了“五復奏”死刑制度,使得行政體制都有嚴格的權力制衡,就算是君王,其權力也受到嚴格限制,不能集權一身為所欲為,有利于國家大事得到更客觀更理性的解決,也防止了君主一意孤行而做錯決策的事情發生;治水江南,疏通大運河,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永樂萬國來朝;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嗜佛之風;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有如此功績,“無明君”之說豈不是空穴來風。
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寬松治國和息兵養民的政策,使得社會經濟逐漸恢復且日漸繁榮,仁宗時“停罷采買,平反冤濫,貢賦各隨物資產,陂池與民同利”。宣宗時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他們的統治是歷朝歷代中少有的吏治清明、社會穩定,被后人稱為“仁宣之治”。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他也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勵精圖治,打壓奸佞,任用王恕、劉大夏等賢臣,使明朝出現中興盛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弘治中興”。
崇禎皇帝也是一枚勤于政務的好皇帝,可悲生不逢時,國運衰敗,在無力扭轉現狀的情況下,他將自己吊死在歪脖樹下,其剛正不阿的言行足以讓我們欽佩。這些豐功偉績難道都可以被埋沒?這些千古名君難道都可以被埋沒嗎?
接下來說說“無名士”。儒家代表人物王陽明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他不但精通儒學、道學、佛學,還能夠統兵征戰,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是中國古代罕見的全能大儒,無愧于“明朝第一神人”的稱號。他與孔子、孟子、朱熹并稱為孔、孟、朱、王,他的學說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真可謂影響深遠,古今神人。難道能說明朝“無名士”?
千古一相張居正憑借一己之力,不靠家世背景,一步一步成長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為官當如張居正,他廉潔奉公、賞罰分明、公正無私,在位時期涌現出了眾多忠臣良將。
那位聲稱“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有著“救世宰相”的美稱,于謙主張清廉,兩袖清風,是歷史上難得的忠臣。為官期間他敢于為民請命,只要有作奸犯科者,他毫不留情地懲處,就于謙而言,光北京城下力挽狂瀾就足夠流芳百世了。
除此之外,明朝的徐光啟翻譯了《幾何原本》,今天我們學的代數幾何都是他的功績;而且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三個都著成于明朝。
最后說明朝“無名將”。明朝的名將層出不窮:定倭寇的戚繼光,橫掃蒙古的李成梁,抗日援朝的李如松,盧象升,孫傳庭,李定國……哪個不是名將?
他們不僅戰功卓著,而且在武器裝備和軍事戰法上都有建樹:明朝沐英首創線形火槍設計戰術,也就是歐洲的“排隊槍斃”打法;明朝戚繼光首先探索散兵線步兵戰術;近代海軍梯次攻擊戰術,這些都是明朝對世界軍事的貢獻,明朝“無名將”的論斷又是從何而來呢?
那些說明朝是“三無朝代”的人,請學好歷史書再來發表言論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