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最近有點煩,由于關稅原因影響,iPhone元器件面臨漲價威脅,這可能最終影響到蘋果手機銷量。
為了最大程度降低影響,蘋果要求供應鏈承擔漲價成本,同時加大扶持印度市場力度,避免成本壓力造成銷量下滑。
控制成本第一招:蘋果全面梭哈印度
過去幾年,蘋果一直加大對印度投資,希望印度可以成為主要iPhone手機生產地,預計2025年由其負責25%蘋果手機產能。隨著最新一輪“關稅”影響,印度生產手機優勢更為明顯,從印度進口iPhone關稅只有26%,而中國關稅則有54%,未來甚至可能上漲到108%,顯然印度進口更便宜。
業內人士預計,蘋果未來幾年將持續投資印度,2027年讓印度生產50%以上iPhone手機,從而降低成本等一系列壓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蘋果不會徹底離開中國大陸地區,庫克太清楚“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哪怕在中國生產成本更高也不會撤離,這樣可以掌握與印度談判的資本。
控制成本第二招:供應鏈極致壓價
假設按照目前美方制定的關稅比例,iPhone手機供應鏈成本大幅增長。以iPhone16 Pro手機256GB版本為例,其目前生產組裝成本約580美元(約合4250元元人民幣),關稅提升組裝成本飆升至850美元左右(約合6230元人民幣),顯然已經超出蘋果的承擔預期,必須想辦法降價。
彭博社記者馬克·古爾曼爆料,蘋果已經要求供應鏈承擔漲價成本,必須降價之后才能繼續與蘋果合作。例如原價10美元元器件,增加關稅之后漲價到12美元,那么蘋果要求其將原價調整到8美元,增加關稅后同樣是10美元價格,供應鏈幫助蘋果承擔漲價壓力,否則可能被踢出供應鏈。
除了上面提到的降低成本壓力的方式,蘋果還將把漲價壓力轉移給更多消費者。例如,部分國家對蘋果采用高關稅政策,部分國家對蘋果手機雖然采用“0關稅”政策,但蘋果在所有國家都進行漲價,避免在單一地區有過高漲幅,平衡漲價壓力。
舉個例子,如果完全按照正常關稅計算。有一款手機在高關稅國家應該售價7000元,零關稅國家應該售價5000元,這樣不同國家有2000元價格差異。蘋果可能選擇在高關稅和零關稅國家都將價格調整成6000元,這樣可以讓一部分零關稅國家承擔成本壓力,讓手機漲價不太明顯,也避免有人從零關稅國家向高關稅國家“海淘”。
小伙伴們,你怎么看待蘋果想盡辦法降低關稅壓力影響,漲價成本轉移給供應鏈和消費者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