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書院——墨香與史韻交織的殿堂
何曉燕
在云龍這片古老土地上,新近崛起一座文化殿堂 —— 虎山書院。它屹立虎山之巔,恰似歷史與現代的深情對話。而書院背后,是令人敬仰的楊茂川。身為縣書法家協會主席、地方志專家,他憑一己之力,為這片土地注入濃郁文化氣息,讓虎山書院成為文化傳承發展的關鍵陣地。
楊茂川,這位白族文化使者,號木易先生,是木川書齋齋主。他自幼癡迷書法,多年筆耕不輟,在書法世界潛心鉆研,從歷代書法大家經典中汲取養分,打磨技藝。這份執著熱愛,讓他在書法領域成績斐然,成為云南省大理州書法家協會理事、云龍縣書法家協會主席。其作品多次亮相全國及地方書畫展,屢獲殊榮,常見于報刊,被博物館等眾多機構收藏,深受大眾喜愛。
楊茂川不只是書法大家,還是深耕地方志研究的專家。作為云龍縣地方志辦公室主任,他對家鄉歷史文化飽含深情、理解深刻。多年來,他致力于挖掘整理本地歷史故事、風土人情,查閱大量歷史文獻,實地走訪各個鄉村,喚醒塵封歲月的記憶。他編纂的《云龍縣地名志》,耗時 4 年,全面系統記載云龍地名資料,涵蓋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地名來歷、含義演變、歷史沿革等,為后人了解家鄉過去提供珍貴資料。
懷著文化傳承使命感,楊茂川獨自創辦虎山書院。書院位于形似虎頭的虎山半山腰,環境清幽,是修身研習文化的絕佳之地。從山門進入,沿蜿蜒步道拾級而上,便能感受濃厚文化氛圍。山門、石亭、石坊上的古今佳聯,訴說著歷史滄桑與文化厚重。
走進虎山書院,古樸的毛草屋頂木架門映入眼簾,似在講述古老故事。簡易圍欄內,菜園蔬菜生機盎然,果園果香陣陣,休閑亭里偶有輕聲交談。石磨石臼、農耕用具與綠化樹環繞,營造出隨性自然的鄉間樂土氛圍。
步入書院內部,景象不同。書房里,筆墨紙硯擺放整齊,墨香彌漫。墻上寧靜山水畫增添雅致。照壁上巨幅《蘭亭集序》和楊茂川親書的 “書”“德” 二字,將書院文化氛圍推向高潮。這里遠離外界喧囂紛擾,滿是對書法藝術的專注熱愛、對知識的渴望追求。
楊茂川深知文化傳承之重,在書院定期免費舉辦書法講座和培訓班。講座上,他深入淺出講解書法歷史、技巧與文化內涵,讓聽眾領略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培訓班里,他親自指導學員,從基礎筆畫開始,耐心糾錯,鼓勵進步。他還積極參與社區文化活動,將書法知識傳遞給更多人,讓更多人了解熱愛這一傳統文化藝術。在他努力下,越來越多年輕人關注、學習書法,為書法傳承注入新活力。
除書法教育,楊茂川利用地方志研究專長,在書院舉辦各類民俗文化講座。他生動講述本地歷史故事、民俗風情,讓人們更了解家鄉過去,增強對家鄉的熱愛。他還鼓勵大家參與地方志研究,共同挖掘傳承家鄉文化。在楊茂川帶領下,虎山書院成為文化聚集地。書法愛好者可在此揮毫潑墨、切磋技藝;歷史文化愛好者能聆聽講座,深入了解家鄉歷史;孩子們可接受傳統文化熏陶,培養學習興趣與耐心。書院不僅是學習場所,更是傳承文化、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園。
在物欲橫流、信息碎片化的時代,楊茂川創辦虎山書院之舉尤為珍貴。他以實際行動為文化傳承發展貢獻力量。他似孤獨行者,在文化道路上堅定前行,不懼艱難寂寞。虎山書院則如他樹立的燈塔,照亮人們前行方向。展望未來,相信在楊茂川堅守努力下,虎山書院將持續發揮文化價值,吸引更多人感受書法與歷史文化魅力。它會像種子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綻放更耀眼光芒,書寫更輝煌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