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家Biotech的核心技術平臺能夠持續地產出高價值asset,規模化地解決相似的問題時,其爆發出的商業勢能不容小覷。
3月31日,和鉑醫藥(02142.HK)發布了2024年業績:公司實現收入3810萬美元,其中經常性收入(分子授權協議研究服務費、技術許可費和里程碑付款)同比增長196%,可見收入質量不斷提高;凈利潤約為274萬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和鉑醫藥第二年實現盈利,驗證了目前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經營性現金流達到3068萬美元,同比增長60%,證明了和鉑醫藥的“造血”能力日漸強大。
此外,截至2024年末,和鉑醫藥在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1.68億美元,同比增長18.9%,為和鉑醫藥進一步深化全球創新布局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業績的穩健增長,源于和鉑醫藥已經實踐出了一套契合自身商業模式——基于獨有的Harbour Mice?抗體發現平臺,持續不斷輸出BD合作,回補現金流,同時賦能自身研發管線向商業化不斷邁進。
根據財報顯示,目前和鉑醫藥已與阿斯利康、輝瑞等MNC,以及Candid Tx、Windward等領先創新藥公司達成了深度合作,合作項目潛在付款“蓄水池”已經達到了百億美元的規模。
展望和鉑醫藥的2025年,更加值得市場期待。僅在第一季度,和鉑醫藥已經達成了包括TSLP單抗實現NewCo出海,合資子公司HBM實現對外授權,與阿斯利康達成第三次多維度戰略合作,未來將不斷擴大全球合作生態圖,并且隨著各個合作的穩步推進,其積累的商業勢能也將不斷釋放——和鉑醫藥預計,2025年及2026年的里程碑收入將達到約5000萬~8000萬美元規模。
在合作模式的變遷中,也釋放出了和鉑醫藥的戰略重心已從單純的技術輸出轉向全球生態共建的信號。這也意味著在2025年,和鉑醫藥將迎來“和鉑3.0”的全新發展階段。
01
戰略升級:和鉑醫藥邁入3.0時代
回顧全球生物醫藥的發展歷史,在資本市場的跌宕起伏與臨床失敗帶來的巨大沖擊中,不乏通過構建底層技術壁壘,并借勢而起,最終實現成功的偉大藥企,其中在抗體藥物賽道上,Regeneron(再生元)的發展歷程就是最好的例子。
再生元成立于1988年,在企業發展的初期階段便面臨了至暗時刻,一方面是首發管線先后折戟臨床,企業估值不斷下挫,另一方面是美股Biotech的巨大泡沫在1992年春天開始破碎,整個行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中。
而在戰略調整后,再生元錨定了“平臺戰略”,先后打造出Traps、Veloci等技術平臺,尤其是轉基因小鼠平臺VelocImmune,從后視鏡視角來看,這是再生元最關鍵的技術護城河。通過技術平臺的優勢,再生元不斷打通與外部的合作,隨著產品優勢的釋放,再生元逐步成長壯大,成為了全球抗體藥物研發藥企中的翹楚。
再生元的成長路徑告訴我們,周期往往復復,唯一不變的是——偉大的藥企,不會在周期中沉淪、消失。
并且歷史總是有著相同的韻腳,同樣是手握高價值抗體發現平臺的和鉑醫藥,也有望通過探索出更適合自身與時代的戰略路徑后,實現漸躍式發展。
在2016年成立之初,和鉑醫藥基于對技術平臺稀缺性的準確判斷,通過收購Harbour Antibodies獲得了全人源重鏈抗體HCAb平臺及全人源經典抗體H2L2平臺,正式開啟了企業發展的第一階段——和鉑1.0時代。
此時的和鉑醫藥,期望通過自研與引進高價值管線,快速成長,但在隨之而來的行業寒冬中,和鉑醫藥也難獨善其身,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而每次康波的到來,都會醞釀出新的主角。與再生元轉向“平臺戰略”類似,和鉑醫藥在2022年進行了相比之下更具時代意義的戰略重組,其中最重要的探索便是將核心技術平臺注入全資子公司諾納生物,面向全球開放合作,力求最大化釋放技術平臺的創新價值。
基于以上戰略轉變,和鉑醫藥開啟了“和鉑2.0”時代,成效顯著。
如bioSeedin此前在《創新觀察,和鉑醫藥逆勢增長的定力是什么?》一文中寫到——外部環境處于逆勢時,恰恰是分辨一家企業質地的好時機,和鉑醫藥在2023年首次實現全年凈利潤扭虧為盈,總盈利2276.3萬美元,其中諾納生物亦有不少的貢獻。
2024年,和鉑醫藥在2.0戰略的加持下繼續突破,實現連續第二年盈利,收入質量和造血能力不斷提升。在合作方面,方向覆蓋所有機制,涉足包括抗體+、ADC、細胞基因治療、AI等在內的多個領域。
隨著合作生態圈的不斷擴大,以及合作模式的不斷升級,“和鉑2.0”也由量變成功引發了質變,升級為“和鉑3.0”。
和鉑3.0正式起航
在3.0的新階段,一方面,和鉑將在傳統對外合作模式的基礎上,通過探索NewCo、與阿斯離開等巨頭的深度綁定(如阿斯利康戰略入股,共建研發中心,合作報道詳見:《和鉑醫藥:以全球視野與技術硬實力,書寫中國創新藥出海新范式》)等新模式,成為全球抗體藥物開發的“新基建”;另一方面,和鉑也將加速自研管線的價值釋放,形成“技術賦能管線、管線反哺平臺”的閉環。
和鉑醫藥與阿斯利康達成深度合作
和鉑醫藥的3.0階段,不僅是企業自身的升級,更是中國Biotech創新能力不斷被全球認可的縮影。技術開放、生態共建、全球協同——和鉑醫藥正以“新基建”之姿,重塑抗體藥物開發范式。
02
管線戰略:腫瘤可期,聚焦自免
和鉑醫藥獨一份的創新發展歷程中,H2L2平臺和HCAb平臺的不斷優化和迭代是最為關鍵的內在脈絡。
和鉑醫藥在HCAb平臺所累積的專有技術知識基礎上,衍生出了聚焦于炎癥和免疫學領域的雙特異性免疫細胞拮抗劑HBICA?平臺和聚焦于腫瘤學領域的免疫細胞銜接器HBICE?平臺。
此外,和鉑醫藥還構建了抗體偶聯藥物(ADC)開發合作平臺、mRNA遞送雙抗平臺、HCAb+CAR高通量篩選平臺等在內的2.0版核心技術平臺體系。
基于以上技術平臺在開發差異化創新藥物方面的優勢,并結合單克隆B細胞篩選平臺,和鉑醫藥在賦能全球合作伙伴的同時,也在“腫瘤+自免”兩大領域建立起了差異化的管線。
在腫瘤領域,和鉑醫藥基于HBICE?平臺,目前已經開發出了一系列具有差異化創新優勢的雙/多抗,如HBM9027和HBM7004。
HBM9027是一款具有交聯依賴性的PD-L1/CD40雙抗,從療效和安全性角度為癌癥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在HBM9027的研發基礎上,和鉑醫藥將雙特異性免疫細胞銜接器的開發領域拓展到了更前沿的DC/髓系細胞連接器,展示出了HBICE?平臺結構上的靈活適用性和“即插即用”的通用性。
HBM7004則是一款B7H4/CD3雙抗,在臨床前研究中,HBM7004證實了腫瘤內B7H4依賴性T細胞活化方式。在多種動物模型中,HBM7004展示出強效的抗腫瘤功效、顯著的體內穩定性及降低系統暴露毒性。
另外,在臨床前模型中,HBM7004在低效應性的靶細胞比率下與B7H4/4-1BB雙抗聯用有很強的協同作用,展現了令人鼓舞的治療窗口,目前和鉑醫藥正在進行IND的籌備研究。
除上述兩款雙抗以外,和鉑醫藥憑借Harbour Mice?以及偶聯藥物平臺的優勢,還在探索ADC、RDC等更多modality,值得注意的是,MSLN ADC新藥HBM9003已經授權給了輝瑞,足以驗證和鉑技術平臺的可拓展性。
和鉑醫藥在腫瘤領域打造出了一系列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管線的同時,在炎癥和免疫學領域更是全面發力,目前已經建立起了豐富的管線。
其中,和鉑與科倫博泰合作開發的TSLP單抗HBM9378在早些時候已經通過NewCo模式出海,新公司Windward Bio目前已經完成了2億美元A輪融資,正在加速HBM9378的臨床開發。(bioSeedin此前報道:9.7億美元!和鉑醫藥長效TSLP單抗NewCo出海)
和鉑向自免領域的全面拓展正是符合當下“自免領域正在高速增長,成為全球醫藥市場增長的核心引擎”的趨勢。
而隨著海外的熱鬧向國內進一步傳遞,和鉑也有望憑借全面化布局和優勢技術平臺,乘著自免賽道的爆發,迎來另一條成長曲線。
SUMMARY
小結
連續盈利,現金儲備的穩健增長,自研管線全球創新價值的釋放,以及百億美元級合作“蓄水池”的逐步兌現,為和鉑3.0時代的戰略落地提供了充足底氣。
正如再生元以VelocImmune平臺定義抗體藥物的黃金時代,和鉑醫藥正以“技術開放+生態共贏”的路徑,在抗體藥物的星辰大海中刻下中國坐標。
周期往復,唯有技術筑基者,方能穿越迷霧,引領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