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部手機,就能對所有生產設施進行管控。”日前,武邑縣河北綠園生態莊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智能日光溫室里,管理員王濤輕點手機智能溫室控制平臺,保溫簾自動打開。電子屏幕上的溫度、濕度和光照強度等數據也跟著變化起來。
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溫室智能控制系統實現多級精準控溫和濕度調節;水肥一體化系統可自動控制管道供水、供肥,達到節水灌溉、精準施肥、自動補水等效果……在衡水,現代農業盡顯科技范兒,主要農作物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率超過93%。
從靠經驗到靠數據
平臺管理更精準
“這兩天晝夜溫差大,需要密切觀察大棚內的環境變化,以便及時調整。”3月25日清晨,冀州現代農業融合創新基地工作人員張佳鑫走進一座西紅柿大棚,通過棚里的智能控制柜調節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
通過物聯網、區域定位、區塊鏈等技術手段,蔬菜生長可感可知,種菜更高效;全鏈條數字化溯源平臺,覆蓋種植、加工、物流全過程,蔬菜品質更有保證。
以前設施果蔬種植靠經驗,果蔬品質難以保證。該基地負責人劉曉晨介紹,現在有了科技手段加持,基地的蔬菜銷量上漲了30%,實現了經濟效益、果蔬品質雙提升。
近年來,衡水以農業產業關鍵環節為重點,大力推動農業設施升級換代,開展智慧農業示范,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技術賦能農業種植,實現精播、精施、精準控制、全程溯源。在衡水,這種新型種植方式正成為現代農業主流。
以農業龍頭企業為載體,以信息技術為依托,衡水以“智能控制、質量追溯、遠程服務”為主要建設內容,在每個縣(市、區)搭建了智慧農業綜合管理平臺,建設了一批集高品質果蔬生產、畜牧養殖、高新技術展示、農產品深加工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從“靠天吃飯”變成“靠科技吃飯”,需要農業科技人才的支撐和引領。近年來,衡水挑選素質好、懂經濟的返鄉大學生、優秀村干部、“土專家”納入農村實用人才隊伍計劃,邀請專業技術人員為其進行現場技能輔導,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新農人”,推動農業向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轉型。
應用新技術新裝備
智慧田園更添魅力
桃城區果色甜香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日光溫室,綠色的長果桑葚、橙黃色的柚子掛在枝頭,一派“南國風光”。
南方水果“落戶”北方大棚,離不開科技的助力。合作社負責人陳春芳指著棚室外的一排供暖設施介紹,他們引進太陽能設施農業土壤跨季度儲供熱系統,以風機為循環動力,將空氣循環與接收體換熱形成熱風,然后將熱風通過管網輸送到地下提高土壤溫度進行蓄熱,確保冬季晴天土壤溫度不低于15℃,為“南果北種”創造了舒適的生長環境。
近年來,衡水大力實施棚室和節水設施改造提升工程。玻璃智能溫室、壽光第九代日光溫室、裝配式低碳日光溫室等替代了傳統的棚室;無人駕駛的旋耕機、牽引式蔬菜播種機、自走式移栽機,這些智能化的機械在設施棚室內“大顯神通”;智能種植管理系統、智能灌溉系統、隔層板自動收放系統、水處理系統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
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為農業提質升級注入了新動力。
饒陽縣留楚鎮北師欽村種植大戶蔡廣數新建的葡萄棚,有8座升級為全鋼架無立柱新型日光溫室,相比傳統溫室,抵抗風雪、冰雹、洪災的能力極大增強,土地利用率還多出三成。同時,棚室內配備了智能化控制系統。“起放保溫棉簾、開合風口、澆灌、施肥,在手機上就能完成。”蔡廣數高興地告訴記者。
“新農人”助力
智慧農業大顯身手
棚室里能種菜,能不能種桃呢?深州市深州鎮玉武水果種植基地,80后劉大賽突發奇想,把傳統的露天種植改為設施種植,將自家的油蟠桃樹“搬”進了大棚。
劉大賽的油蟠桃大棚里,乒乓球大小的果實綴滿枝頭,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劉大賽輕點手機屏幕,調節著棚內溫度和濕度。“借鑒設施蔬菜現代種植模式,我們也為大棚里安裝了溫室智能控制系統和水肥一體化系統。”劉大賽說,設施種桃不僅讓每年的售桃季從4個月延長至6個月,桃子售價也節節攀高。
像劉大賽一樣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農人”,正成為現代農業農村發展的生力軍。近年來,衡水面向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設施種養大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開展智慧農業、物聯網技術、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能力提升等6個專項行動,讓農民在學中干、干中學,加快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產業和農村發展相協調的高素質農民隊伍。
通過分品種組班、分技術授課、分階段培訓的方式,該市統籌推進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能力提升、種養加能手技能培訓、鄉村全面振興帶頭人培育、農村創新創業者培養、專業農機手培訓等五大類培訓,讓“新農人”眼界更加寬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更好地促進富民增收。
在“京南第一大菜園”饒陽縣,經過培育的“新農人”有了大顯身手的舞臺。經過系統培訓后,這些“新農人”被聘為農技員,深入棚戶田間,推廣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幫助當地農民提升種植管理水平。
饒陽縣特聘農技員宋長江自豪地說:“經過我們的指導推廣,農戶采用加密株距、優化采光的方式種植西紅柿,西紅柿畝產從1.2萬斤增至1.5萬斤,甜瓜糖度提升兩個百分點。”
(原標題:衡水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主要農作物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率超過93% 以“智”提“質”,農業裝上“科技芯”)
(來源:河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