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開放的智能識別系統借書亭、3000余冊精選實體圖書免費借閱、電子音頻隨時聽……
近日,隨著一抹亮黃色品牌標識在武夷路街角點亮,由帆書與上海市長寧區政府聯合打造的“帆書武夷城市書房”正式向公眾開放。這座占地200平方米的“文化會客廳”,以24小時自助借書亭、掃碼聽書墻等創新服務為載體,不僅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便捷的閱讀空間,更通過“能讀、能聽、能聚”的多元場景,為城市文化生態建設注入新活力。
武夷城市書房外景
當百年武夷路的法式建筑遇上數字閱讀的科技亮色,歷史街區的文化記憶與當代都市的精神需求在此交融,為城市的文化治理提供了創新樣本。
此次武夷路城市書房展現了科技與人文融合的創新實踐。24小時自助借書亭采用智能識別系統,內置3000余冊精選圖書,市民掃碼即可免費借閱,夜間也能隨時取還,破解了傳統圖書館時間限制的痛點。
沿墻設立的“有聲書瀑布流”互動裝置,將50余個書單、2000+小時優質內容轉化為二維碼矩陣,行人駐足掃碼即可聆聽《人類簡史》《未來簡史》等經典著作的精講音頻。這種“紙質+數字”的雙軌服務模式,使閱讀突破時空界限,讓碎片化時間轉化為知識汲取的黃金時刻。
近一周時間的試運營,數據顯示書房日均接待讀者超300人次,夜間使用率達37%,印證了數字化閱讀服務對現代都市人群的強大吸引力。
武夷城市書房內部
武夷城市書房的建設,是長寧區打造“國際精品城區”的重要文化拼圖。區政府將歷史街區改造與公共文化空間建設有機結合,在保留百年梧桐街道歷史肌理的同時,引入帆書的互聯網基因與社群運營經驗。書房選址經過精心測算,輻射周邊8個社區、3所學校和2個創業園區,構建起15分鐘步行可達的全民閱讀服務圈。
這種政企合作模式開創了文化惠民新范式:政府提供場地資源與政策支持,帆書發揮內容生產與用戶運營優勢,雙方共同搭建起“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民受益”的良性機制。據長寧區華陽街道工作人員介紹,街道已將城市書房納入“家+書屋”項目,街道將與帆書武夷城市書房合作,借助帆書在親子教育等領域的豐富資源,為更多家庭提供多樣化的家庭教育指導。
這間書房也能隨時變身“社區大客廳”,據帆書方面介紹,依托書房開放式布局,未來這里也將舉辦包括作家簽售、文化沙龍、主題展覽等多樣性活動,打造思想碰撞的社區文化磁場。這種“閱讀+社交+體驗”的復合場景,使書房真正成為串聯街區文化的樞紐站。
武夷城市書房,將成為串聯街區文化的會客廳
帆書創始人樊登在開幕致辭中強調:“真正的全民閱讀不應停留在書本傳遞,而要創造人與書、人與人、人與城市的情感聯結。”
今年,武夷路將迎來百年誕辰,城市書房也將圍繞百年街區策劃一系列文化漫游活動。據帆書副總裁安貞燦透露,“我們將引入‘文化City Walk’概念,通過帆書新媒體矩陣輻射百萬用戶,將書房進一步打造成串聯武夷路歷史建筑、藝術空間的樞紐站?!?/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