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河北省三河市燕郊一帶,商戶接到城管上門通知,要求紅色、藍色、黑色的商鋪招牌更換顏色。有商戶向媒體記者證實,其紅色招牌已經更換顏色。三河市城管部門則回應稱,禁用紅色、藍色、黑色底色的門頭牌匾“是市政府城市規劃的要求”。
如果此言不虛,那么,當地調控店招色調的做法,就帶有明顯的行政命令色彩。
有意思的是,有網友發布視頻稱,城管口頭傳達,沒有任何依據。商戶需自行拆除店招,替換也沒有補償,一時原因成謎。這種絕不“留痕”、寄望于悄悄然之間就“解決顏色問題”的做法,既缺乏嚴肅性,也易滋生詭異的氛圍。
若此安排屬于城市規劃,為何不能大聲提出?若是某些人“拍腦袋”的結果,那就更應該把意圖公開“晾曬”一下,讓公眾評說。何必故作神秘,讓人摸不著頭腦?
城市規劃繞不開色調管理,但“一刀切”地行事不合適。城市店招在內容和色彩上本就多元化,有時個性化印記也頗為明顯,硬要對某些色彩“感冒”,必欲除之而后快,很容易陷入經驗主義、形式主義的泥沼。
大面積更換店招,不僅費錢還“費心”。制作店招,花錢不少,而把能用的店招一拆了之,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費。此外,店招“巨變”,也增加了辨識難度。據報道,有一家素以紅色店招聞名的著名企業,新近換成了綠色店招或灰黑色店招,模樣大變且不統一,減弱了廣告傳播效果。
在統一店招的問題上,當慎而又慎。這方面,經驗和教訓都不少。應該說,一些凌亂而缺乏安全性的店招,確實該受整治。但是“統一店招風格”不等于讓店招色彩單一化、異化,形成不佳的社會觀感。近年來,一些地方將街道店招顏色統一成黑白色,形成“清明風”,有的地方店招一夜之間出現“番茄炒蛋風”,遭到全網反諷。在發生輿情之后,有的城市朝令夕改、連夜拆除,再遭吐槽。如此折騰,大家都不爽,何苦來哉?
城市店招,既有廣告意義,又有文化意義。大方美觀的店招,給人以美感。如何塑造店招風格,使之規范有序,更好體現城市文明形象,是一個嚴肅的課題。然而,不顧民情民意,任性而為,很容易好心辦壞事,讓店招變得不倫不類。
在管理店招、呵護城市形象的問題上,管理者和群眾的訴求本該一致。在具體工作計劃出臺之前,應該問一問群眾愿不愿意、答不答應。
當然,有關部門事先不征求意見,也許是擔心會遭到阻力。問題是,若是預想到了這一點,更該理性考量,虛心聽取和接受群眾意見,防止決策走偏。換言之,在反對聲很大的情況下,那就應該相信兼聽則明、反求諸己的道理。與其強制商戶服從問題明顯的“城市審美”,不如先自己提高審美水平。
店招管理折射著城市治理的深刻內涵,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邊界在哪里,有關部門不妨多了解一下。
現代快報/現代+首席評論員 戴之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