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面臨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在新能源市場的“大殺四方”,很多合資品牌依然處于被動防守的姿態中,而如何在這種處境中突圍,也成為了很多合資品牌面臨的難題。而對于廣汽本田來說,當下持續下滑的銷量,讓其面臨的危機愈加明顯。
據悉,自2021年至2024年,連續四年銷量下滑,已使廣汽本田的市場份額大幅縮水,市場地位一落千丈。廣汽本田的銷量不僅被比亞迪、奇瑞汽車等自主品牌遠遠甩在身后,而且還遭理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的“碾壓”。
而從具體數據來看,2021年廣汽本田銷量為78萬輛,同比下滑3.2%;2022年廣汽本田銷量為74萬輛,同比下滑5%;2023年廣汽本田銷量為64萬輛,同比下滑13.7%;2024年廣汽本田銷量為47萬輛,同比下滑26.5%。可以看到,廣汽本田的銷量下滑幅度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
進入2025年,廣汽本田銷量下滑的局面仍未得以有效遏制。根據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廣汽本田累計銷量僅為9.27萬輛,同比下滑20.73%。而同為廣汽集團下的合資品牌,廣汽豐田今年第一季度銷量達到了16.16萬輛,同比增長3.55%。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廣汽本田當前面臨的問題有多嚴重。
而廣汽本田銷量的下滑,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車型很不“爭氣”,市場存在感較低;另一方面其燃油車逐漸失去“戰斗力”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要知道,曾經月銷量輕松過萬輛的飛度(參數丨圖片)、繽智、冠道、凌派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平均月銷量僅有幾百輛或者是1千多輛。雖然雅閣、皓影目前仍是廣汽本田的銷量主力,但兩者的銷量也忽上忽下,飄忽不定,給廣汽本田的銷量成績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
而在新能源市場上,廣汽本田雖然早在兩年前就推出了e:NP系列純電車型,但其市場聲量與銷量貢獻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這樣的局勢下,廣汽本田不得不“押寶”在廣汽本田P7上。據悉,廣汽本田P7作為一款中型純電SUV或將于4月15日正式上市。而實際上,廣汽本田P7是廣汽本田“燁”品牌下的首款產品,早在去年的北京車展上,就以“燁P7”進行了運營傳播。而由于“燁”品牌名字存在較大的爭議,一時間該品牌也曾陷入輿論風波中。
而今年廣汽本田2月3日發布的立春海報中,提到該車的命名只有P7,沒有出現“燁”的身影。而能夠針對消費者的呼聲,進行主動調整,對于其未來的發展有一定的益處。但是這款新車能否打動消費者,還是要看其產品力和價格是否“能打”。
而目前來看,由于廣汽本田在新能源市場并沒有強有力的品牌和口碑積累,廣汽本田P7上市后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這點從廣汽本田e:NP系列產品上市后萎靡不振的銷量就可以看出。其次,且不說廣汽本田P7的產品力及定價如何,就看一下當今國內中型純電SUV市場的競爭程度,就可以預見其未來的市場壓力有多大。
因此,想依靠廣汽本田P7一款車來扭轉廣汽本田銷量大幅下滑的局面,依然不太現實。
此外,今年以來,燃油車市場掀起了“一口價”政策的普及,很多傳統合資車企紛紛針對一些車型推出了“一口價”,來促進銷量的上漲。而廣汽本田卻遲遲未參與到其中,這也進一步削弱了其燃油車的競爭力。尤其是雅閣等主力車型的價格在同級車型中已經沒有任何優勢,而燃油車銷量的進一步下滑,勢必會進一步影響廣汽本田整體銷量成績。
再者,廣汽集團自2024年底啟動“番禺行動”,將研發與營銷資源向傳祺、埃安等自主品牌傾斜。客觀上講,這是否會削弱合資版塊的投入,同樣值得觀察。畢竟,目前在銷量上,廣汽本田已嚴重拖了廣汽集團的“后腿”。
連續四年銷量的大幅下滑,已經讓廣汽本田年銷量與巔峰期相比減少了一半左右。相比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持續低迷,廣汽本田在燃油車市場上逐漸失守,更會影響其整體發展。而即將上市的廣汽本田P7,又能否成為廣汽本田的“救命稻草”?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本文由文武車道新媒體工作室原創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文武車道,本文作者:夏沐,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部分圖文源自網絡,如有錯誤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