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假期,高速某服務區再現“充電修羅場”,油車占位、新能源車主搶樁。這些現象每逢節假日尤為嚴重,但這不過是全國3140萬新能源車主日常的縮影...
一場已持續5年的“充電車位爭奪戰”
1、“搶樁經濟學”盛行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公共充電樁利用率僅28%,但高峰時段排隊率卻達76%,資源錯配矛盾愈演愈烈;
2、“基建軍備競賽”失效
雖然充電樁總數量年增49%,但住建部調研顯示,38%老舊小區仍因電容不足、物業阻撓而無法安裝私人樁。
當“充電難”連續三年蟬聯新能源車投訴榜首,當國家發改委發文要求2025年實現“充電像加油一樣便捷”,這場困局亟需跳出“堆數量”的慣性思維,用技術重構底層邏輯。
直擊傳統固定充電樁“三大痛點”
1、“空間霸權”地面資源爭奪白熱化
固定充電樁侵占稀缺車位,油車占位率高達30%,而“一樁一車”的模式讓90%的配電余量被閑置。車主被迫在“搶樁焦慮”和“充電效率”間反復橫跳。
2、“效率困局”充電樁淪為“電子垃圾”
商業區充電樁白天爆滿、夜間閑置,老舊社區電容不足導致充電功率“看天吃飯”,超充站路程+排隊兩小時,充電十分鐘……看似繁榮的充電網絡,實則陷入“偽需求”與“真浪費”的怪圈。
3、”體驗割裂”補能流程反人性化
車主需反復掃碼、挪車、等待,甚至為拔槍與陌生人上演“社交博弈”。移動補能車看似靈活,卻因體積龐大、依賴人工操作淪為“移動路障”。
當傳統解決方案陷入死循環,廣州天機智能旗下品牌“天機充”移動共享充電機器人給出的答案是:讓充電樁“飛起來”。
天機充”移動共享充電機器人的破壁邏輯
1、“空間革命”向空中要效率
天機充”移動共享充電機器人拋棄地面“占地思維”,將充電網絡架設于停車場頂部軌道,100%釋放地面車位。無論是油車占位還是電車賴樁,機器人直接從空中抵達目標車輛,讓“充電位”概念成為歷史。
2、“能源平權”移動共享破解電容困局
單臺機器人可覆蓋15個車位,通過移動共享實現“錯峰充電”。在電容有限的老舊社區,可以讓每輛車平等獲取能源配額。對比固定樁的“搶充內卷”,天機充”移動共享充電機器人以有序共享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
3、“無感補能”重新定義充電體驗
零社交壓力,充完電未拔槍?下一位用戶可通過小程序遠程解鎖代拔,避免“催挪車”尷尬。
4、“安全升維”從“亡羊補牢”到“未燃先知”
軌道式設計徹底杜絕私拉電線風險;增值服務集成,可選配AI巡檢云臺,實時監測車輛發熱、冒煙等異常,同步預警至物業平臺,讓充電樁變身“安全哨兵”。
當國家能源局要求2025年基本消除油車占位,當住建部將充電設施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必選項”,天機充”移動共享充電機器人正以“空間折疊+有序共享”的組合拳,將政策愿景轉化為可落地的技術方案。截至2025年4月,已有217個城市啟動軌道充電網絡建設,全國已有超40個社區通過天機充機器人實現“充電平權”。
充電,本應如此從容。
“天機充”移動共享充電機器人是廣州天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天機智能”)旗下產品,天機智能2023年6月成立于廣州市白云區,是南京天創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為母公司大灣區總部與新型產品孵化平臺。南京天創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天創機器人”),成立于2011年,總部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是一家集移動式智能特種人形機器人研發與制造為一體的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天創機器人業務覆蓋電力新能源、公用事業、油氣化工、冶金礦山等行業領域,已成功交付超5000臺運維與作業機器人,為近千家頭部客戶提供長期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