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景圣
日本制鐵公司對美國鋼鐵公司的收購案,這樁原本在拜登任內就已被封殺的交易,如今被特朗普以“國家安全”為名重新開啟審查程序,雖然令市場短期振奮,卻難掩其背后的政治操控與經濟霸凌本質。
從去年12月日鐵宣布以149億美元高價競購美國鋼鐵公司起,這場跨國并購就注定不平凡。作為日本最大鋼鐵制造商,日鐵的收購意圖再明顯不過,全面打入美國本土市場,獲取產能、布局供應鏈、提升全球地位。然而,從拜登到特朗普,美國兩任總統卻都對這筆交易豎起了紅燈,只不過一個明令叫停,一個玩起了“拖字訣”的政治游戲。
就在本周,特朗普在與日本首相石破茂通話討論關稅問題后,突如其來地下令財政部長貝森特啟動CFIUS(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重新審查日鐵收購案。CFIUS被稱為華盛頓遏制外國資本的“殺器”,一旦認定有“國家安全風險”,就能直接建議總統否決交易。而特朗普直接介入、繞過前任拜登的結論,不僅前所未有,也引發外界對其政策穩定性的嚴重質疑。
這一“反復橫跳”的姿態背后,不只是“國家安全”四個字那么簡單。事實上,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早在交易宣布之初就高調反對,稱其將“威脅工人就業”,妨礙本國鋼鐵產業獨立性。本質上,這種反對并不來自經濟邏輯,而是民粹情緒綁架下的政治算計。鋼鐵產業是美國“鐵銹帶”諸州的命根子,而這些州正是特朗普競選的關鍵票倉。放任日本企業“買下美鋼”,無異于拱手讓出一張政治王牌。
然而,就在特朗普此前與石破茂會晤時,他還“松口”稱日鐵可以“投資”而非“收購”。這場語義游戲背后,是特朗普“吃干抹凈、又不認賬”的典型做派。他要日本的錢、要日本的工廠、要“對美有利”的表面合作,卻堅決不讓日本拿到控股權和主導權。這不是開放市場,這是赤裸裸的“經濟殖民”。日鐵對此當然心知肚明。正如其發言人所言,成立合資公司“沒有吸引力”,因為那將限制技術轉移、削弱控制力。一句話點破美國所謂“歡迎投資”的虛偽外衣。
然而,諷刺的是,就在消息傳出后,美國鋼鐵公司股價暴漲超16%,這說明資本市場并不擔心“國家安全”,反而巴不得日本資金注入解救這家本土老牌鋼企。真正反對交易的,是被選票和民粹綁架的政客,是利益固化下的工會,是操弄國家機器遏制外資的華盛頓官僚體系。而特朗普此舉,不是維護國家利益,而是在為自己的連任之路積蓄“政治燃料”。
美國過去幾十年高舉自由市場大旗,要求世界各國開放市場、歡迎外資,如今卻成了對跨國并購最具敵意的國家之一。從華為、中興,到TikTok、日鐵,一切“非美控股”的關鍵資產都被視為威脅,一律戴上“國家安全”的帽子。這種荒謬邏輯,若套用在美企身上,將會讓全球市場癱瘓。但美國自己卻從不打算遵守規則。
這場被重新“吊命”45天的交易,雖暫時贏得喘息機會,但未來是否能完成,依然充滿不確定性。即便CFIUS最終給出“綠燈”,特朗普仍有權否決。更何況,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對外國資本的一次公開羞辱。任你再謹慎、再合規、再努力,都敵不過一句“我們不高興”。
而日本政府面對這一鬧劇的反應,也暴露出“被動而焦慮”的外交困境。石破茂雖公開稱“極度遺憾”,并啟動綜合對策總部試圖應對美關稅政策,但在這場關乎主權與經濟尊嚴的較量中,卻依然表現出過于軟弱的“期待溝通”心態。面對特朗普“絕對反對”的強硬表態,日本若不能果斷出手,反而只能任人宰割、再度錯失戰略機遇。
日鐵收購案是一次典型案例,它標志著美方對外資并購的規則正朝著高度政治化、武器化、主權化方向演變。這不只是日本的問題,更是所有與美國打交道國家的問題。在“國家安全”這張萬能遮羞布之下,任何規則都可以被隨意更改,任何市場都可以瞬間封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