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縱相新聞 陳麗娜
300個名額,15000人在線開搶!上海市民又在搶什么?
今天(4月9日)是上海城市貓島試營業的第一天。昨天早上9點整,300個參觀預約名額被一搶而空。今天上午,東方網·縱相新聞來到位于寶山顧村的城市貓島,一探究竟。
圖說:城市貓島入口,300位參觀者分時段入內。
貓島位于寶山顧村盛宅公園內一處比較封閉的場所。還未“入島”,外墻上的手繪卡通貓咪就格外吸引人,不少參觀者打卡拍照。記者走進貓島,園子中間空地上有巨型“逗貓棒”和小木屋等供貓玩耍和休息。
四周的房間則有不同規劃。“康養院”專門收容老年貓和生活無法自理的貓咪,“幼貓福利院”則為6個月以下的流浪貓提供庇護,“民事院”是流浪貓的領養登記中心,“貓記食堂”提供餐飲服務,“貓島咖啡”則由寶山區殘聯和寶山區文明辦合作推出。
圖說:城市貓島內的親人貓咪趴在參觀者肩膀上。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貓島增加了全新的“博學院”,這是上海首個城市流浪貓社區治理科普館。貓島負責人、上海市益彩飛揚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周敏告訴縱相新聞,“博學院”采用沉浸式體驗的方式,讓參觀者與貓咪共同完成科普之旅。而科普館內的“導覽員”均由被遺棄的品種貓和性格極好的田園貓擔任,“品種貓不適合野外生存,就在這里‘打工’賺罐頭錢。”
記者在博學院內看到,里面有40余只親人的小貓,其中還有關于流浪貓關愛、疾病與絕育的科普知識宣傳展板。盡管在室內,但并沒有異味。
圖說:博學院內流浪貓科普知識介紹。
關于“流浪貓是否需要投喂”這一爭議話題,博學院內特意設置了支持與不支持的透明“投票箱”。不過并非紙質選票,而是工作人員在參觀者參觀前分發一個透明小袋子,參觀者參觀時撿起地上的貓毛裝入袋中。
周敏介紹,城市貓島作為上海城市流浪動物精細化管理宣傳教育示范基地,由上海市文明養寵工作協調小組與上海市城市精細化管理辦公室指導。貓島根據《上海市文明養寵三年行動 (2023-2025)》工作要求,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多元化共治模式,依托社會組織成立流浪貓管理中心,通過科普宣傳教育,鼓勵群眾領養流浪貓,降低流浪貓對生態環境和市民身心健康的影響。
圖說:城市貓島貓咪“入住”流程。
目前,貓島接收2至6個月的幼貓與6個月以上的流浪貓,公母皆可,未斷奶的小貓暫不接受。同時,貓沒有傳染性疾病、重大殘疾,可自行活動。每只貓收費標準為400元,包括體檢與絕育手術,若已絕育的則收取200元。“送養流浪貓需要經過評估,入住后即歸貓島管理,不能再取回。我們在簽署的貓島入住協議中都會寫清楚,這保證了貓咪的長期福利,也避免寵物主人隨意棄養。”周敏說。
參觀者周阿姨住在虹口區瑞虹新城,她告訴縱相新聞,她與社區居民為小區內四五十只流浪貓做了絕育,日后也可將小區內的流浪貓送到這里來,“給貓做絕育非常重要,否則貓就會無序繁殖,越來越多。”
圖說:周阿姨(右一)與參觀者、工作人員討論參觀感受。
同樣,貓島希望前來領養貓的市民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后再做決定。因此,工作人員特意在市民領養前設立“24小時冷靜期”。此外,貓島的外部合作律師團隊每月會開展一次關于寵物的公益法律咨詢,促進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周敏稱,他們希望為貓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同時也為市民提供一個學習、互動和領養的平臺,共同推動城市流浪貓社區治理和文明養寵。市民可以通過“阿拉寵公益平臺”的公眾號進行免費預約。
出于安全考慮,目前貓島僅對 12 周歲(含12周歲)以上兒童開放,入島需家長陪同,并簽署安全免責協議。皮膚敏感人群、過敏體質及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心臟病、高血壓患者不建議入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