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賀奕
451,武器的終極用途,不過是人類懲戒自身的刑具。
452,算法是一道做成花環模樣的絞索。
453,反向控制算法,依然落入算法的陷阱。逃避數據追蹤,依然屈居數據的夾縫。
454,像捍衛人性的光明面一樣,堅守人性的陰暗面,后者是算法永恒的盲區。
455,即便是最有審查風險的題材,也不能按照審查邏輯去創作作品。
456,人物身上不應有絕對的優點或絕對的缺點,優點和缺點應該構成相互兼容,隨時可能此消彼長,一定情境下甚至相互轉化的共生系統。
457,算法解構一切的時代,人類的對抗靠的不是建造固若金湯的精神堡壘,而是培育不斷變異的思想病毒。
458,劇作是否成立,取決于構成要素的配置是否合理;劇作是否成功,取決于構成要素的配置是否特別。優秀的劇作,都是構成要素在合理的基礎上向著特別傾斜。所謂平庸,就是合理但不特別。
459,劇作的構成要素中,哪一項最有可能形成觀眾的最強記憶點,則自當獲得最高的表現權重。
460,編劇對于塑造的主人公,有多愛即有多殘忍,有多殘忍即有多愛。
461,人物小傳最忌形容詞藻和抽象概括的堆砌,寫作要從避免它們開始,修改要從清除它們開始。
462,閃回鏈接過去,是借助記憶對現實的建構;閃前鏈接未來,是借助幻想對現實的解構。
463,閃回不是情節裂縫的填料,不是邏輯漏洞的補丁,不是記憶空白的拼圖,而是意義或結構的一種生成方式。閃回運用之妙,在于它更多是輕量的而非重量的,是碎片的而非整體的,是懸疑的而非釋疑的,是滯澀的而非流暢的。這是因為相較于后者,前者更符合人類記憶或意識的特點。
464,閃回常被運用于敘事的關鍵節點實現劇情反轉。其中最為極致的形態,莫過于在尾聲部分出現顛覆性的反轉之后,整個故事都被納入閃回的框架之中。觀眾依據反轉所揭示的新邏輯重新審視全片,會發現人物言行與故事細節雖原封不動,卻都能解讀出截然不同的深層含意。
465,決定劇情反轉成色的,一是事件的情理,二是人物的情感。對于推動反轉運行的齒輪而言,事件的情理如動力源,人物的情感如潤滑劑,二者不可缺一。
466,真正令人叫絕的反轉,是先把出現反轉的所有可能性展現給觀眾,再將其徹底扼殺,在觀眾心理上認定反轉絕無可能之時,再驀然打開提前設置好的某扇隱蔽“后門”,極其輕巧地實現反轉。
467,畫外音是拓展空間的有效手段,不只限于影像的物理空間,還包括觀眾的心理空間。
468,旁白和獨白與其說是塑造人物的手段,毋寧說是結構故事的方式。它們不僅是文字內容的展現,還標志著敘事視角的轉換,帶來一種如抽屜開合般的間離化效果。
469,性格是一個人為自身打造的囚籠,而真正掌控它的主人,名叫社會。
470,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的自我教育。父母教育孩子的起點,是向孩子學習。
471,比知識高一等的是智慧,比智慧高一等的是童心。
472,一個人精神上不能獨立,則自由會成為其最大的負累。
473,人最愿意交心的對象,往往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
474,世間最泛濫的是個人理想,最稀缺的是理想主義。唯有理想主義是對個人理想的最終救贖。
475,人類是可數的復數概念,人是不可數的單數概念。
476,文化是人類用教條和程式進行的自我馴化,如同莫比烏斯圈,它的正面和反面其實是同一面。
477,慣性思維不管表面上有多積極和活躍,本質上都只是一種惰性思維。
478,所謂流量密碼,揭開來看都是具有可復制性的明碼。
479,創作不拋開得失心,猶如行路不摘掉眼罩。
480,學院派并不是一個褒義詞,正如野獸派并不是一個貶義詞一樣。
481,膜拜藝術實質上是輕侮藝術。藝術唯有從對它的冒犯和挑釁中,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尊重。
482,只要明白消解意義也是一種意義,人們就再也不會為從意義層面讀不懂一首詩、看不懂一幅畫、聽不懂一支樂曲而苦惱。
483,對于一場辯論而言,對立的雙方只有竭盡所能地互相拆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共同建設。
484,以庭審人員構成作為類比,寫作者可以同時是原告、被告、證人、律師、書記員和旁聽者,唯獨不能是作出最終裁決的法官。
485,道德潔癖往往比它抨擊的道德劣行構成的危害更大。
486,商業價值是藝術價值唯一可以量化的表現形態,即便常常失準,也依然不可或缺。
487,除了你依然活著之外,這世上再無任何其他不可思議的奇跡。
488,質疑結論是否正確的前提,是質疑結論的前提是否正確。
489,藝術從不進步,它只是不斷向著原點出發。
490,心法心證,因緣殊勝。
491,文字敘事的本質,在于故事講什么決定故事怎么講。影像敘事的本質,在于故事怎么講決定故事講什么。
492,元宇宙敘事第一課:當虛擬成為現實,真實必然從最高價值端淪為可選項。
493,細節的象征性大于功能性,細節不僅僅是故事的零件,還應當是主題的符碼。
494,對白的留白藏匿著人物關系的真相,沉默比臺詞更具穿透力。
495,“真實事件改編”的真正難度,在于抵抗事件本身自帶的敘事霸權。
496,故事大綱的完美程度,與最終作品的平庸指數往往成正比。
497,人物身上的致命弱點,不該對應于人設最大的缺陷,而該對應于人設最大的優點。特別強調,致命的弱點,往往又成為人物自救的武器。
498,主角的頭號敵人從來都不是反派,而一定是自身的心魔。
499,反派的存在不是為了襯托正義的強大,反而是為了暴露正義的脆弱。
500,觀眾流淚時為之共鳴的,看似是角色遭遇的痛苦,實則是自己未被言說的委屈。
501,“年代感”的陷阱在于,用物質符號偽造集體記憶,卻遮蔽了時代的精神傷痕。
502,強行圓滿的結局或許不算敗筆,但無疑是創作者對現實復雜性的投降宣言。
503,方言對白的真正力量,不在于還原地域性,而在于撕裂普通話語系的權力假面。
504,方言對白使用得高明與否,取決于它能否讓聽不懂的人同樣感知到語言的暴力與溫柔。
505,對批評的過激反應,往往暴露出創作者心底對批評的認同。
506,拋進垃圾筒里的不僅僅是廢稿,還有創作者不敢面對的自我的碎片。
507,審查制度實則為編劇的一位隱形搭檔,關鍵在于如何與之共謀而非為敵,與之博弈而非對抗。
508,審查制度的真正威脅,不在刪減某些段落,而在讓創作者習慣性預留自我閹割的空間。
509,修改劇本時最該警惕的,是那些恰到好處但毫無痛感的段落。
510,好故事從不為現實辯護,它只負責暴露現實辯護詞的漏洞。
511,懸念的本質并非隱藏謎底,而是讓觀眾主動參與制造謎底的過程。
512,反轉的真正力量不在于還原真相,而在于證明所有觀眾都曾參與了假象的制造。
513,懸疑片的終極追問,不是“兇手是誰”,而是:“我們為何對審判他人成癮?”
514,甜寵劇的糖分濃度,與當代人親密關系的真實苦澀度呈反比。
515,創作教學的核心不是傳授經驗,而是摧毀學生對經驗的迷信。
516,朋友間的最高信任,是允許對方保留那些會傷害自己的秘密。
517,在這個“點贊即信仰”的時代,最孤寂的思想也需要學會與流量共舞。
518,大數據最深的奴役,不是推送你喜歡的,而是讓你喜歡它推送的。
519,AI生成的創意案無論有多完美,都存在一個最大的缺陷,即它無法理解人類對于缺陷的病態迷戀。
520,用AI生成任意多方案再挑最優解,本質是讓機器替人類完成所有的試錯。那些錯正是人性的證明,卻被AI徹底抹掉。
521,人類對抗AI唯一有效的法則,是以非實用對抗實用,以無意義對抗意義。換句話說,人類面對AI的唯一制勝之道,是認輸。
522,AI能模仿所有的敘事套路,除了人類創作者在靈光閃現推翻自己時的興奮和羞恥。
523,社交媒體的最大悲劇,與其說是制造虛假人設,不如說是讓人逐漸喪失區分人設和自我的能力。
524,任何戲劇要素的設定是否成功,在合理的前提下有一個最簡便的評判角度:對于觀眾而言,有無可能形成記憶錨點?
525,任何事物一旦被賦予象征意義,則必須承擔被過度解讀的宿命。
526,當代人最奢侈的叛逆,是允許自己某天不產出任何可以量化的“價值”。
527,好作品的秘密,不是實話實說,而是把實話包裹在謊言里說出來。
528,社會規訓最成功的標志,是讓叛逆者自以為在打破規則,其實卻在演練更隱匿的順從。
529,在人機共生的終極劇本里,人類的心法和AI 的算法對于地球文明主導權的爭奪,將成為唯一的故事主線。
530,算法是永恒的立法者,而心法是永恒的破法者。 (《賀奕創意心法》之十四)
這是六根推送的第3602篇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