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新紀元,用有趣故事解讀餐飲與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導讀
雞肉的做法有成百上千種,但要說哪種做法最受人們歡迎,那肯定是白切雞,不僅僅廣東人喜歡吃,廣西,江西,海南,福建等各大地區人們都喜歡吃。
大家都聽過廣東的白切雞,但其實全國各地都有白切雞這道菜,每個地方的口味和做法都有所不同。
這道看似簡單的白切雞,實則凝聚著中國人對"雞有雞味"的極致追求,從海南椰林到江南水鄉,從嶺南丘陵到滬上弄堂,每個產雞名地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詮釋著"大道至簡"的烹飪哲學。
那么今日,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全國哪里做的白切雞最好吃?這6個地方榜上有名,看看有你家鄉嗎?
一、廣東湛江
雷州半島的火山紅壤里生長著獨特的香茅草,湛江人深諳自然放養之道,這里的走地雞每日行走里程超過5公里,在荔枝林與菠蘿田間啄食昆蟲草籽,練就了結實緊致的肌肉纖維。
當地師傅斬雞時講究"骨帶血絲",將整雞放入90度恒溫的蝦眼水中"三提三浸",雞皮在熱脹冷縮中形成晶瑩剔透的啫喱層。
蘸料則是用現榨花生油激發生蒜末的香氣,粗獷中透著野性,廣東湛江白切雞是廣東最好吃,最正宗的白切雞之一。
二、廣東清遠
廣東除了湛江白切雞很出名之外,廣東清遠的白切雞也是聲名遠揚,廣東清遠有獨特的優勢,因為那里盛產三黃雞。
清遠雞的"三黃"特征是指黃羽、黃喙、黃腳,清遠的三黃雞并非徒有其表,而是其皮下脂肪分布堪稱完美。
當地人會在小雞育肥期喂食玉米、米糠與松針粉的混合飼料,讓雞肉滲透著獨特的草木清香,當地白切雞要經歷兩次冰浴:初熟時浸入山泉水定型,斬件后覆上薄冰保鮮。
最驚艷的是雞皮與雞肉間那層透光的脂肪,入口即化卻毫無膩感,搭配姜蔥茸堪稱天作之合,讓人品嘗后贊不絕口。
三、上海
很多人對上海不了解,以為上海人吃雞肉都喜歡吃甜的,但其實并非如此,上海人也喜歡吃白切雞,當地人稱作:“白斬雞”。
比如在上海,逢年過節,每家每戶都喜歡做白斬雞,人們會選擇上海浦東地區的三黃雞,將其在木甑中隔水蒸制,蒸汽穿透雞肉卻不奪其鮮。
秘制醬油以五年陳釀生抽為底,加入冰糖、桂皮、甘草慢熬出琥珀色醬汁,澆在斬得方正的雞塊上,形成鏡面般的光澤,用熬過雞的高湯煮粥,撒上炸金蒜,吃起來鮮味層層遞進。
四、廣西南寧
不僅廣東人喜歡吃白切雞,廣西人也很喜歡,在廣西的南寧,玉林,柳州等地人們逢年過節也是喜歡將白切雞端上餐桌。
廣西人對于白切雞的做法跟廣東有些類似,都是采取“三進三出”的方法來制作,斬成梳子狀的雞塊整齊碼放,淋上用土榨花生油爆香的沙姜末,辛辣中透著椰奶般的異香。
當地特有的"冰梅醬"更是一絕,用青梅、黃皮果與野蜂蜜腌漬三年,酸甜味能瞬間激活味蕾,與雞油的豐腴形成奇妙平衡。
五、海南文昌
海南人們也很喜歡吃雞肉,尤其是海南的文昌,當地擅長養雞,文昌雞更是名揚四海,跟清遠三黃雞并稱為“南方最好吃的雞肉。”
海南文昌雞的養殖堪稱行為藝術,雛雞在椰林里啄食掉落的椰絲,育肥期則喂食花生餅與番薯,正宗的文昌白切雞要用銅鍋煮制,水中加入椰青水與斑斕葉。
斬件后雞骨泛著淡淡的粉紅色,搭配由小青桔、黃燈籠椒、香菜梗調制的"揾碟",酸辣中透著熱帶果香,最地道的吃法要用手撕,感受雞肉纖維與椰香在指尖纏繞。
六、香港
深受廣東飲食文化影響的香港,人們也很喜歡吃白切雞,香港人對白切雞的做法更加講究,當地人選用龍崗雞在冰水中"過冷河"后,還要用玫瑰露酒腌漬。
蘸料是顛覆傳統的黑松露豉油,用意大利黑松露油調和頭抽,搭配炸得酥脆的雞皮碎,更前衛的做法是低溫慢煮72小時,讓雞肉保持鮮嫩質感。
當你遠離家鄉,在某個黃昏走進巷陌深處的小店,看著老師傅用祖傳的桑刀斬開金黃的雞皮,或許會突然明白:所謂鄉愁,不過是一碟白切雞的溫度。
以上這6個地方的白切雞,你最喜歡吃哪個呢?
最后麻煩大家點個贊支持一下,非常感謝!
如果你愛看美食,愛看餐飲故事,歡迎關注我們
與君共勉
嘗遍中國美食
游遍千山萬水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