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南沙區建設中心特此發來表揚信,對中鐵廣州局萬環西路南延線項目部高度的政治站位、強烈的使命擔當、不畏艱難的優良作風,圓滿完成廣州南沙全民文化體育綜合體骨干線路通車節點給予高度贊揚。
3月31日晨,珠江口海風裹挾著春潮,廣州南沙全民文化體育綜合體骨干線路正式貫通。這條被稱作“城市新動脈”的萬環西路南延線,在建設者晝夜鏖戰的腳步聲中,提前完成原定約三個月的施工任務,四條匝道如巨龍舒展,架起灣區發展新通途。
時針撥回16天前,項目負責人駱朋在暴雨中召開緊急動員會。“4條匝道、2座橋梁、2公里路基、6個交叉口協同施工,這是對團隊執行力的終極考驗。”面對工期壓縮至原計劃1/6的極限挑戰,這支平均年齡34歲的建設團隊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
技術攻堅組率先突破低凈空架梁技術瓶頸,安全質量組創新動態排查機制,環保施工組實現零污染投訴。項目黨支部將“黨員責任田”劃分到每個施工斷面,青年突擊隊的紅旗始終飄揚在泥濘最深處。在交叉作業面最多的3號匝道,安質部長任磊連續駐守36小時,170余名工人的安全交底在移動“安全哨”中完成;物資部長胡大國跨市蹲點廠家,硬是在12小時內調集19.5噸特種井蓋。
“這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戰場,是集體智慧的熔爐。”在搶修斷電危機中,機電團隊37分鐘恢復供電;寒潮來襲時,后勤保障組24小時供應姜湯及熱食;技術團隊冒雨完成毫米級測量精度;分管現場兩位副經理眼里血絲清晰可見;項目負責人駱朋更是高燒39度不下火線,高峰期單日協調通話記錄達117次,微信運動榜單連續10余天位列榜首。
通車前72小時,建設者迎來最嚴峻考驗。海風裹挾冷雨穿透沖鋒衣,探照燈在雨幕中劃出銀色軌跡。當感冒發燒嗓子啞成“唐老鴨”,兜里揣著藥片的駱朋仍然堅守在施工現場,黨支部書記唐勝德、技術負責人盛其林、現場副經理田仁偉、曹相宏等班子成員同樣輪流值守關鍵工點。“輕傷不下火線不是蠻干,是責任在肩必須站好這班崗。”嘶啞的嗓音里透著中鐵人的擔當與執著。
在這場與時間的賽跑中,每個崗位都是關鍵齒輪:試驗員李勇深夜蹲守混凝土澆筑,確保結構體零瑕疵;技術主管康雷帶領見習生完成2個平交路口毫米級復測;綜合辦公室宿上都化身“工地炊事員”,日均配送100多份熱餐到一線。
“每粒星火都在追趕破曉的鋒芒。”當通車的禮花綻放在新通途上空,建設者們布滿血絲的眼眸里映出晨曦。這支鐵軍用16個晝夜詮釋新時代基建速度,在珠江口寫下奮斗者的時代足跡。正如駱朋在通車儀式上所言:“奇跡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功勞,是每個平凡崗位迸發的光芒。”(龍廣、宿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