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陳夢璇 南沙報道
端午節前,在廣州市南沙區黃山魯的荔枝果園內,桂味荔枝果實已成長至拇指蓋大小,進入果實膨大期,預計6月中旬成熟上市。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南沙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2025年,南沙區荔枝種植面積約1.4萬畝,預計產量達 4000噸以上,主要分布在南沙街、港灣街和黃閣鎮,品種以桂味和糯米糍為主,另有少量妃子笑和懷枝,預計6月集中上市。
在這一荔枝保果的關鍵時期,為保障荔枝供應質量,近期區農業農村局邀請廣州市農業農村科學院專家,針對荔枝生產中的主要問題開展調研,尤其關注荔枝蒂蛀蟲發生情況并制定防治措施。?
荔枝蒂蛀蟲是危害荔枝、龍眼的頭號害蟲,防治不及時會造成荔枝大量落果和“糞果”,嚴重影響荔枝的產量和質量。廣州市農業農村科學院喬燕春博士介紹,荔枝蒂蛀蟲的危害與荔枝品種及果實成熟度關系密切。早熟品種受害早,中晚熟品種受害相對重。隨著中晚熟荔枝第2次生理落果的落完,荔枝坐果趨于穩定。
從荔枝第3次生理落果至果實轉色成熟,影響荔枝產量和質量最重要的是解決“一蟲兩病”(荔枝蒂蛀蟲、荔枝霜疫霉病和炭疽病)的防控問題。從現場情況來看,調研的果園蟲害防治情況較好,未在樹間和落果中發現荔枝蒂蛀蟲。
針對荔枝蒂蛀蟲防治,喬燕春建議:一是精準預測,勤巡園,通過“搖樹驚蛾法”或“落果化蛹進度法”提前預測蒂蛀蟲危害高峰期,在高峰期來臨前噴藥防控;二是蛾卵雙殺,由于蒂蛀蟲繁殖速度快且世代重疊,成蟲、幼蟲和卵應結合蟲情測報及時選用藥物復配施用來同時防治;三是安全用藥,注意交替輪換用藥延緩害蟲抗藥性,嚴格遵循農藥使用規范,避免農殘超標;四是內外打透,藥液需均勻噴施,重點覆蓋果穗、葉片和樹冠內膛枝干,發生嚴重的果園可以“掃施”地面。
喬燕春提醒,近期高溫且降雨頻繁,防治害蟲同時要預防荔枝霜疫霉病和炭疽病等病害流行。果農要持續做好荔枝保果壯果,及時補充樹體營養,減少落果,促進果實發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