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顯示,一位老人在藥店買完藥,轉身時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摔倒在地,并且抽搐起來,藥店老板目睹全部過程,但沒有伸手施救,而是做了一位旁觀者,最終老人不幸離世。后來老人家屬后稱:老板打了120也報了警但錯過黃金搶救時間,第一時間扶起來就沒事。
事情曝光后,迅速引起網友熱議:
一位網友說:有監控視頻證明一切,這種情況最起碼得有藥店人前去詢問,連個人都沒有,明明看到老人在抽搐,這就得必須過去看看,所以藥店人真有責任,他們太冷漠無情。
還有網友說:就算有視頻,家屬一口咬定店主因為不專業救援導致老人死亡,還得賠,最好就是打110和120來,在專業人士來之前不要碰。
還有網友說:你說的責任還是道德層面上的,法律上人家沒責任……
冷漠不屬于法律缺失的范疇,就算法律規定扶了怎樣怎樣,遇到事很多人的選擇也不一樣,從制定法律的角度,也不可能規定必須要扶,因為法律上所要求的是最低的行為準則,不會涉及道德層面
到底是扶還是不扶
1、這時候不管是扶還是不扶,雙方都會有話說,就像網友說的那樣,如果用道德這把尺子來衡量是要扶的,如果用法律責任來說,不扶也是沒有責任的,但是如果涉及到發生場所,那就很難說到底有沒有責任。
2、扶不扶,更多考慮的是害怕是“惹禍上身”。以前,大家看到有老人摔倒,都會本能的毫不猶豫幫助,大家內心的良知和德道不允許大家不這樣做,然而一系列因為善舉被訛的事件曝光后,大家都害怕“惹禍上身”。漸漸的,大家再遇到這事就變得猶豫,不敢扶。
3、善舉被“壞人”利用,成為某些人“壞人”謀取不當利益的工具。有些老人,真的是“壞人”變老而已,假裝摔倒,然后趁機敲詐,勒索幫助他的人。還有一些不講理家屬,也會趁機污蔑,敲詐謀取錢財,甚至對簿公堂。原本的善意,卻給自己帶來麻煩和經濟損失,得不償失,還不如不扶。
4、普遍心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被扶老人意識清醒,不清醒怎么辦?你扶了,最后誤以為是你撞到他。你還得找證據,力證自己。有監控還罷了,沒有監控那會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道德困境雖難,但善良之光不滅
“扶不扶”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我我們,我們從小學習“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現實生活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很多人給予幫助,本著善良和道德底線,勇敢幫助老人,扶起老人。道德困境雖難,但善良之光不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