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泰州城南世貿河濱對面的周山河
因水位下降1米多
河邊露出不少淺灘
吸引眾多市民下河
捕撈魚蝦、螺螄和河蚌
然而
現場工作人員發出警示:
河道中心區域水深仍達7米
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01
現場直擊:淺灘裸露引市民扎堆捕撈
曉生實地探訪發現,周山河沿岸聚集了不少市民,有些還手持漁網、水桶等工具在淺水區忙碌。“最近水位降了,好多螺螄和小魚都露出來了,大家就想著來碰碰運氣。”一位市民表示。
但現場工作人員透露,周山河平均水深約4米,中心航道最深達7米,且水底淤泥松軟、暗流復雜。
02
安全警示:存在危險性!
在淺灘撈魚看似輕松安全,實則暗藏多重危險:
一、水深驟變引發溺水風險
表面淺、中心深:淺灘裸露時,河道邊緣水位可能僅幾十厘米,但靠近中心區域水深可驟增至數米(如周山河中心區域深達7米),極易因“踩空”墜入深水區,尤其在淤泥覆蓋的河床中難以自救。
暗流與復雜地形:淺灘下方可能存在暗流、溝壑或深坑,水流沖刷形成的漩渦會瞬間將人拖入深水區,即使水性較好也難以抵抗。
二、水底環境暗藏“陷阱”
淤泥與水草纏繞:淺灘多為松軟淤泥或腐殖質,踏入后易陷入無法自拔,且水下雜草、漁網等雜物可能纏繞肢體,導致行動受限。
尖銳物體劃傷:河床中可能存在碎玻璃、金屬片、貝殼等鋒利物品,撈魚時赤腳或穿涼鞋易被劃傷,引發感染或失血。
三、注意力分散導致意外
專注捕撈忽視安全:撈魚時視線集中于水面,易忽略腳下地形變化或水流異常,尤其兒童、老人平衡能力差,摔倒后可能嗆水或被水流沖走。
人群聚集引發擁擠:多人扎堆撈魚時,可能因推擠、碰撞跌入深水區,或因慌亂中拉扯他人導致連鎖危險。
03
生態與法律風險疊加
除安全隱患外,市民的捕撈行為也會對水生態造成破壞。
破壞水生態平衡:撈魚、捕螺等行為可能過度捕撈幼魚和底棲生物,影響河道生態鏈(如周山河通過增殖放流恢復的魚類種群),導致水質惡化和生物多樣性下降。
涉嫌非法捕撈:部分區域可能禁止捕撈或限制工具(如地籠、吸螺機),違規者將面臨罰款(最高5萬元)、沒收漁具甚至刑事責任。
圖文來源:百曉生泰州拍客、@抖音:泰州愛心房產申琴
綜合編輯:泰州百曉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