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小學時,閱讀了由中國現代作家羅廣斌、楊益言根據自己在國共第二次內戰時期國統區監獄渣滓洞、白公館的真實經歷與見聞,創作的長篇革命歷史小說《紅巖》。書中的許云峰、華子良、江姐、雙槍老太婆和小蘿卜頭等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5年清明節前,《紅巖》小說中“瘋老頭”華子良的生活原型韓子棟(當時任貴州省政協副秘書長)和小蘿卜頭的獄中難友李碧濤,來到邳縣(今邳州市)八路中學作小蘿卜頭事跡報告。從而使我對小蘿卜頭的事跡有了初步的了解,便知道他的故鄉就是我們八路鎮杲堂村。我的家住在岠山東,而小蘿卜頭的老家就住在二龍山東,兩處間隔相距不到3公里。
1986年4月18上午,韓子棟以及小蘿卜頭的大姐宋振平、二哥宋振鏞(一起陪同來的還有宋綺云的長子宋振華、三女宋振西、四女宋振亞),在八路鎮政府禮堂作關于小蘿卜頭及其父親宋綺云、母親徐林俠被捕后,他們在敵人監獄里,面對敵人的殘酷折磨,堅強勇敢,毫不畏懼,寧死不屈,大義凜然,同敵人作頑強的斗爭,直到遇難的經過。
1949年9月6日
時光荏苒,急景流年,不知不覺19年過去了。
2005年初,邳州市八路鎮黨委政府準備在風景秀麗的岠山腳下籌建小蘿卜頭紀念館。為了搜集到小蘿卜頭的事跡材料,,我和鎮政府的兩名領導同志,陪同小蘿卜頭的二哥宋振鏞老人,踏上了西去的列車,前往小蘿卜頭的出生地~西安,搜集小蘿卜頭的相關材料。
5月17日
接著又前往關押過小蘿卜頭及其父親宋綺云、母親徐林俠的重慶歌樂山渣滓洞監獄、白公館監獄、貴州息烽集中營(陽郎壩監獄)和貴陽麒麟洞監獄。全過程地搜集共和國最小的烈士~小蘿卜頭宋振中的事跡材料。
在幾個月的收集資料中,同時也搜集到了更多關于他的父親宋綺云、母親徐林俠在獄中與國民黨反動派作斗爭的事跡材料。
2006年清明節,小蘿卜頭紀念館建成對外開放。《徐州日報》《新華日報》《北京晚報》等媒體,相繼都刊登了小蘿卜頭紀念館建成開放的消息。
在掌握了大量的素材之后,便醞釀寫《宋綺云傳》一書。邳州幾位著名的革命烈士如李超時、婁夢俠、魏云嶺等,分別都以紀實文學的形式,寫了傳記出版。而宋綺云烈士雖然在多種黨史、文史資料和書籍上,也有一些零散的事跡材料,但不規范、不全面、不系統。為了使讀者能讀到一本完整的宋綺云事跡材料,決定寫一本《宋綺云傳》。
由于當時在崗上班,鎮里繁瑣事較多,天天東一頭、西一腦的忙于工作,靜不下心來整理書稿。
2020年初,已經退下來的我,總算能安穩下來,集中精力和時間,坐下來寫書稿了。
編寫書稿過程中,在我搜集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先后又參考了《徐州市志》《邳縣志》《邳縣黨史資料》《八路鎮志》等書籍。還要特別感謝宋振鏞和宋振西兩位老人,他(她)們為我提供的史實資料。
到了2023年底,經過近3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宋綺云傳》25萬字的書稿(宋綺云出生于1904年,2024年是他誕辰120周年,以此書作為紀念)。該書在付梓前,宋振鏞老人還為《宋綺云傳》題寫了書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