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的幫助,未來我們要經營好自己的小家!”近日,95后青年呂奇奇與張淑培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領到了結婚證,正式開啟人生新旅程。
兩人通過包河區大圩鎮“圩美紅娘”吳啟姐的牽線認識。呂奇奇來自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在合肥一家企業當技術工人。他踏實上進,在事業穩定后渴望收獲愛情。吳啟姐了解到這一情況,想到大圩鎮本地姑娘張淑培性格開朗、溫柔,于是積極牽線。
為弘揚婚育新風,去年年底,大圩鎮打造紅娘團隊,成員包括經驗豐富的媒人、退休村干部等。今年年初,大圩鎮“圩美紅娘工作室”成立。吳啟姐是工作室的資深紅娘,從20世紀80年代起,她就熱心為村里年輕人介紹對象。她觀察到,如今的婚戀市場與以往相比有了變化,部分年輕人不再執著于彩禮、排場,“只要兩人看對了眼,情投意合,往往這事兒就能成”。
了解到大圩鎮的婚俗改革,呂奇奇試著向岳父岳母提出低彩禮、零彩禮的想法。對方爽快答應了,并表示彩禮不重要,希望孩子們能過得幸福。
吳啟姐說,紅娘在介紹對象時嚴謹細致,格外關注雙方家庭家風和道德品質。同時,作為婚俗改革的一線推動者,紅娘肩負傳播“移風易俗,喜事新辦”理念的責任。
紅娘們的努力,與合肥市深化婚俗改革的步伐同頻。近年來,合肥市積極傳播新型婚育文化。在婚姻登記環節,合肥創新頒證模式,在“元旦”“214”“520”“七夕”等婚姻登記高峰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金婚夫婦等擔任特邀頒證師,舉行莊重文明的集體“頒證禮”。同時,依托駱崗公園、合柴1972文創園、濱湖國家森林公園等場所,舉辦簡約集體婚禮。
在婚俗改革推進過程中,合肥還著力打造特色服務品牌,構建文化展示空間。
作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試點,包河區創設“一館兩處三園多點”多維婚俗改革服務空間。其中,“一館”指濱湖和園鄉風婚俗文化館,以“文明、和美、慈孝”為主題,融入夫妻和睦、敬老孝親、“囍”文化等元素,展現人們幸福生活的變遷;“多點”則通過強化婦女之家、青年之家、心理咨詢站、志愿服務站等基層服務載體建設,探索“社工+婚姻家庭”“心理咨詢+婚姻家庭”等服務模式。
被譽為“最美婚姻登記處”的合肥駱崗公園婚姻登記處備受新人青睞。這里是安徽省首個公園式婚姻登記處,按5A級婚姻登記機關建設標準打造,室內設有候登大廳、結婚登記區、頒證大廳,還有婚姻家庭輔導、婚俗文化展示等功能區;室外設有鮮花長廊、地標墻等打卡點,滿足新人的拍照需求。運營一年多來,不僅吸引眾多新人前來登記,還引得不少青年前來打卡。
此外,合肥打造深化婚俗改革服務品牌“琴海導航”,邀請社會工作師、心理咨詢師、律師等專業人士加入,開展婚前輔導、婚姻家庭輔導、離婚調適輔導,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婚戀觀、生育觀和家庭觀。3年來,“琴海導航”為5264對新人開展婚前輔導服務,開展離婚調解3000余對。
32歲的秦祥(化名)與26歲的趙莉(化名)是“琴海導航”的受益者。二人結婚兩年,趙莉懷孕后,母親前來照顧,離婚的姐姐帶著孩子前來借住,弟弟和弟媳也因故暫住趙莉家中。在趙莉眼中,“一家人熱鬧相聚”很有幸福感,秦祥卻頗感苦惱。
夫妻矛盾愈演愈烈,找到“琴海導航”的婚姻家庭輔導員丁靜靜尋求調解。丁靜靜發現,事件的核心問題在于家里親戚“邊界感”缺失,“只有女方母親、姐姐、弟弟等回歸各自角色,才能從根本上化解家庭矛盾”。趙莉也意識到,家人確實影響了自己小家庭的和諧。秦祥介紹,經過進一步的婚姻咨詢,并與女方家人溝通,目前,問題已解決。
近年來,合肥市開展了“為愛‘皖’留 ‘合’創未來”青年人才交流聯誼會、“青春有約 團聚七夕”交友、“夜尋佳人 緣起書卷”讀書交友等特色婚戀交友活動?;顒诱钩隽藦]州制香、宮式彩繪、葫蘆雕刻等婚俗主題非遺作品,把傳統節日、傳說故事融入婚俗改革。這些活動豐富了青年業余生活,更助力他們早日“脫單”,收獲幸福。
來源: 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