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2025年廣東省孤獨癥教育交流活動在東莞市康復實驗學校開幕。活動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來自省內外的500余名各級領導、專家學者等齊聚東莞,共繪廣東省孤獨癥教育高質量發展藍圖。
東莞“與星同行計劃”等孤獨癥教育品牌成效初顯
此次交流活動設置了專家論壇、教學課例展示與點評、教學研討等環節。東莞市殘聯理事長陳偉賢、省教育廳基信處副處長馮婉燕、市教育局四級調研員林勤、市殘聯副理事長張福應出席活動,省教育研究院、華南師大特殊教育學系、廣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市殘聯相關部(室)、直屬單位負責人,市教育局相關科室、市特殊教育指導中心以及全省各地市(區)教研院、特殊教育學校、融合教育學校(幼兒園)和殘疾人康復機構特殊教育同行代表參加活動。
張福應在致辭中,從政策保障、資源供給、人才培養、社會支持等方面,簡要總結了近年來東莞在孤獨癥教育領域取得的成果,市殘聯通過開展“與星同行計劃”(即 CST項目),著力為全市孤獨癥照顧者提供家庭康復技能培訓,有效減輕孤獨癥兒童家庭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表示希望大家通過此次多維度的學術交流與實踐經驗分享,持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馮婉燕表示,近年來,廣東聚焦孤獨癥教育的師資專業化水平提升、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立項建設18個孤獨癥教育基地、15個孤獨癥部(孤獨癥教育中心),成功研發了針對孤獨癥譜系障礙學生特性的《入學適應》《社會情緒》等精品課程。
活動期間,三個分論壇分別以“課程建設”“科技賦能”“協同育人”為關鍵詞展開,其中“課程建設”分論壇專注于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課程建設與資源開發,專家們分享了如何構建更貼合孤獨癥兒童需求的課程體系,并就如何高效開發優質教育資源展開探討。“科技賦能”分論壇聚焦人工智能賦能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教育康復,探討如何借助前沿科技手段,提升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的精準度與效果,為傳統康復教育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協同育人”分論壇則圍繞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的融合教育與教聯體協同發展,交流如何打破教育壁壘,實現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有機融合,促進區域內教育資源共享與協同進步。
東莞市孤獨癥兒童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當日成立
當天,東莞市孤獨癥兒童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正式成立。市康復實驗學校校長李俊強介紹,中心旨在為全市各類學校、機構和家長開展孤獨癥兒童教育康復提供專業化指導和服務,通過政策建議、教育研究、師資培訓、融合宣導等方面的工作,進一步優化孤獨癥兒童教育康復服務體系,提升全市中小學融合教育質量。
據了解,東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和“雙萬城市”,市委、市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發展,將特殊教育工作納入市十件民生實事予以重點推進,在全國率先實現學前融合教育鄉鎮全覆蓋,全市33個鎮街(園區)各建有至少1間特教班,構建了以隨班就讀及特教班為主體、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送教上門為補充,涵蓋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教育的特殊教育體系,助力孤獨癥群體獲得搶救性康復、全生命周期支持。
活動現場,參會人員圍繞孤獨癥教育的前沿問題展開深入交流與研討,分享自身在孤獨癥教育中的成功案例與經驗。4月10日,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教授王輝還將帶來“孤獨癥學生:認知、評估與教學”專題講座,市康復實驗學校教師則通過《我的身份證》《尋找春天》課堂教學,展示特殊教育“生活+”課程建設的實踐成果。
來源:南方+客戶端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