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 金
編輯/王美琪
高端美妝又漲價了!
近期,國際美妝品牌相繼宣布漲價。高絲集團旗下高端品牌黛珂宣布,自6月1日起將對旗下產品進行價格調整,超170款產品價格上漲,漲幅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香奈兒天貓官方旗艦店客服也表示,香奈兒品牌于2025年4月2日在中國大陸地區官方渠道對部分產品進行了調價。
實際上,今年以來,已有數10個頭部國際品牌宣布漲價,大多漲幅在1%-10%不等,個別產品漲幅達到40%。這也預示著2025年第一波漲價潮即將到來。
數十個高端美妝抱團漲價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的第一波漲價潮主要來自資生堂、肌膚之鑰CPB、希思黎、香奈兒美妝線、LVMH旗下香水、歐萊雅集團旗下修麗可、黛珂、whoo后、蘇秘37°、歐蕙等數十個品牌。
1月1日,LVMH集團率先對旗下香水化妝品進行漲價,法國希思黎天貓官方旗艦店也發布公告稱,將于2025年1月1日起,對部分商品的官方零售價進行調整。LG生活健康于1月1日起全線上調價格、涉及whoo后、蘇秘37°、歐蕙等品牌。LG生活健康方表示,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導致進口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費用持續上漲,公司作出價格調整不可避免。
1月10日,資生堂集團在官網發布了價格調整通知,將于4月17日開始調整部分產品的價格。其表示,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原因,對旗下資生堂品牌38款產品價格進行調整,覆覆蓋護膚、彩妝、美妝工具等品類,部分商品漲價幅度在2%-11%不等,也有個別商品漲幅超過40%。
在資生堂品牌官宣漲價同期,資生堂集團旗下另一高端品牌CPB,也發布了漲價通知,將從4月17日起調整部分商品的價格。此輪漲價幾乎覆蓋CPB旗下所有產品,普遍漲幅約為4%-15%。對于此次漲價,其中國市場是否將同步進行價格調整?資生堂中國對外表示,中國市場的建議零售價是基于品牌、產品戰略和市場情況決定。
資生堂一專柜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國內的漲價幅度無法預測,但大體趨勢與日本總部相同,且按照往年的漲價趨勢,本輪漲幅大概在10%以內。
不止是大牌,就連海外小眾品牌也跟風漲價。法國貝伊絲品牌宣布于3月10日起對部分產品的價格進行調整,并表示,近期國際貿易成本持續上漲,按照品牌總部的要求漲價。
進入2025年,不少品牌專柜的柜姐在社交媒體上“預告”漲價。修麗可柜姐也發文表示,收到歐萊雅中國的通知,20余款產品于4月1日漲價,并放出了具體的漲價產品明細。
香奈兒品牌也于4月2日在中國大陸地區官方渠道對部分產品進行了調價。對比漲價前后的產品價格發現,香奈兒口紅類產品普遍漲價20元,珍藏系列口紅則從1380元上漲至1420元,上漲40元;珍藏系列1957香水從1900元上漲至2060元,漲幅超8%。
高絲集團旗下高端品牌黛珂將從6月1日起對旗下產品進行價格調整,以應對由于全球通貨膨脹而造成的原材料成本上漲。
據美妝網統計,此次黛珂產品價格上調,涉及護膚、彩妝、底妝、防曬、香水、個護等多個品類,共172款產品。其漲價金額約在550-1100日元(約合人民幣27.71元-55.41元)之間,多數產品漲幅在3.3%-5%。其中,AQ Melority密集霜漲價幅度最大,從13.2萬日元漲至13.75萬日元,漲價5500日元(約合人民幣278.01元)。
大批外資美妝品牌漲價,除了跟行業大環境有關,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增長受限靠漲價挽回?
事實上,開年必漲已成為各大國際美妝品牌的慣用策略。
綜合各大集團業績或品牌對于漲價的原因解釋來看,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價格上調,存在這三大共同因素:
1.成本壓力。物流、人工、原材料、關稅等成本上漲導致價格上漲;2.匯率與宏觀經濟環境。為了抵抗通貨膨脹和匯率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適時調價以免影響財務表現;3.品牌策略。奢侈美妝品牌(如香奈兒、LV旗下香水等)通過定期漲價維持“稀缺性”,強化高端形象,吸引高凈值客群。針對需求旺盛的市場提價,利用消費者對品牌溢價的高接受度提升利潤率。此外,明星代言、社交媒體推廣成本增加,品牌可能將費用分攤至產品定價。
除了對沖成本、維持高端形象,“提振業績”也是隱藏在漲價背后的重要目的。從各大美妝品牌過往動態來看,寶潔就曾在多個季度財報中提到“定價上漲帶來銷售增長”,旗下SK-II多年來多次漲價。高絲集團此次提價,業內也傳出其想借此提振業績的聲音,畢竟從其2024年財報數據來看,發展形勢并不樂觀。
高絲集團2024年財報
HBG品牌增長研究院創始人麥青在其社交賬號上表示,最核心還是因為整個大經濟周期和競爭內卷,讓品牌的消費人群本身滲透率在下降,導致管理層希望用漲價來挽回生意。
國際高端美妝品牌漲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高端市場競爭的加劇,尤其是國產品牌的快速崛起。近年來,珀萊雅、可復美、毛戈平等國產品牌憑借研發實力和精準的社交媒體營銷,逐步搶占國際高端美妝品牌的市場份額。
高盛研究Goldman Sachs Research最新發布的《The Rise of Chinese Beauty Brands IV: Framing thepremiumization opportunity》報告指出,在當下的中國美妝企業中,毛戈平已搶占了部分市場,迪奧Dior、紀梵希Givenchy和阿瑪尼Armani在彩妝領域的份額正被本土品牌如毛戈平超越。高盛認為,未來,巨子生物這類企業也有搶占高端的潛力。
中國化妝品企業圖譜(圖來自高盛研究報告)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國貨美妝奮起直追、消費者偏好也在不斷改變時,國際大牌希望通過提價這種市場策略來保持維持“調性”,拉開和大眾品牌、國貨品牌的差距,在激烈的競爭中強化高端定位,保持品牌的高價值,以進一步篩選、鞏固客群。
此外,漲價也有連鎖反應,同為高端品牌,一家漲價,為讓彼此處于一個水平線上,其他家也會漲價。高端產品的目標客群并沒有變化。
未來,國際美妝品牌面臨的挑戰將更加復雜。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匯率波動以及關稅政策的變化,將進一步推高運營成本,加劇高端美妝品牌產品價格繼續上漲。與此同時,在國產品牌崛起和性價比消費盛行的當下,單純依賴頻繁漲價這一方法,已無法適應當前市場環境,可能加劇消費者的流失。國際高端美妝品牌若想在競爭中保持優勢,需在產品創新、品牌建設和市場反應速度等領域加快推進步伐。
“國際美妝品牌提價是給國產美妝品牌機會!”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表示,隨著國內美妝市場的發展,消費者選擇的范圍越來越大。漲價或可能會引起部分消費者的“逆反”心理,尤其是對于價格敏感度較高的消費者群體。
高端賽道的硬仗
卷價格、卷產品、卷價值……近年來,國內美妝市場幾乎無所不“卷”。跨國美妝巨頭也感受到來自國貨品牌的“重重壓力”。“面臨挑戰”“市場逆風”“增長不及預期也”成為了各大美妝頭部企業在財報中的高頻詞。
但與此同時,高端化似乎成為了各大化妝品企業發力的重心。比如資生堂針對中國及旅游零售市場的疲軟,希望開發能滿足多元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組合,且集中在“高端、防曬、香氛和醫用護膚”四個領域。聯合利華在“2030年增長行動計劃”中也提出,將專注于“高端化策略”以確保市場競爭力。
顯然,對于已經在市場站穩腳跟的成熟品牌而言,核心任務已不再是單純的市場擴張,而是如何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和產品品類競爭力,高端化便成為必然選擇。近年來,以珀萊雅為代表的國貨美妝也加速向高端市場布局,推出能量精華、能量面霜等更高價格帶的產品,試圖突破大眾市場的價格天花板。然而,這一策略在提升品牌溢價的同時,也引發了市場對“國產化妝品是否值得高價”的質疑,國產品牌在高端化道路上仍面臨消費者認知與市場接受度的雙重挑戰。
從1.0的產品功效時代,到2.0的多元產品力時代,不管是國際品牌還是國貨品牌,想要在高端賽道突出重圍不僅只是不斷打磨產品硬實力,更要從產品的溝通方式、多元的內容創造、突破性的科技革新等多方面發力,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六邊形戰士。一個品牌想要有旺盛的生命力,需要不斷創新,產品也是如此。
貴價不等于高端,高端美妝市場亦然。高端美妝有別于大眾美妝的地方就在于,高端美妝能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品牌感知價值,通過優質產品與服務滿足消費者對個性化、品質化的需求,具有更高價值壁壘。放眼未來,極具高端調性的品牌仍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