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其實是一種傳遞于代際之間的能量。我們從父母那里獲得的愛,會積蓄于我們的身體里,成為我們行走于世的力量。從父母那里收獲足夠安全感的人,長大后更有勇氣探索世界;小時候得到更多包容和理解的人,長大后也像陽光一樣寬容而溫暖。
正如心理學家武志紅所說,“很多人之所以有韌勁,看起來很堅強,并不是他們的心靈天生像老樹皮一樣粗糙,甚至像石頭一樣無感,而是因為他們小時候,得到了很多的愛。正是這些愛,讓他們有能力面對這個世界,有勇氣穿越生活中的黑暗與艱難。”
從這個角度說,被無條件愛過的人,自帶光芒。
教孩子知識,不如給孩子愛
01
一個人兒時的經歷
會影響TA的一生
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模式,是孩子與其他人建立關系的基礎,也是孩子人格和情商的基石。
如果童年時, 我們與父母的關系模式比較健康,那么我們長大后與別人相處時也會比較健康。而反之,如果童年時,我們與父母的關系模式不正常,這甚至可能對我們成年后的人際關系模式產生影響。這在心理學的概念中,就是人內心的“主客體關系”。
廣州女孩阿云每進入一個公司時,人緣都很好,但是,工作沒多久后,上司和同事都開始疏遠她。這種情形,完全拷貝了她童年時的人際關系模式。她的父母忽視她,將大部分的愛給了她的弟弟。
她內在的客體關系中,“內在的我”不相信會得到“內在的父母”的愛,而且一旦要與弟弟競爭的話,她永遠都是失敗者。結果,在現實人際關系中,她也不相信自己能贏得他人的好感,接下來會有意無意地出現很多狀況——常見的是拖延和遺忘,最終把她在公司的關系變得和她童年時在家里的關系一樣。
做父母的,總想要培養兒女的素質和能力。但實際上,在兒女年齡比較小的時候,父母與兒女的關系更為重要。這種關系會被兒女內化到他們內心深處,不僅成為他們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會成為他們情商的基礎。
我的一個朋友說,他年輕做推銷時,從來都不怕被別人拒絕。無論被拒絕多少次,他下次仍然能情緒高漲地敲開客戶的門。他說他內心深處相信,他一定能打動對方,贏得合同,“沒有我拿不下的合同”。
后來,聊到深處,我了解到,他的家庭關系非常健康,他父母從來都是鼓勵孩子,無論他們遭遇到什么挫折,父母都會堅定地說,你們一定能行。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個例子。一對音樂家父母希望他們的兒女在二胡上有所成就,從小就對他們進行堪稱殘酷的棍棒教育。譬如,一次兒子一邊拉二胡,一邊偷偷地看小說,結果被媽媽發現,遭到一頓暴打。
這對父母的教育的結果是,他們的兒子長大后拒絕拉二胡,說這輩子再也不想碰它。父母殘酷地對待孩子,而孩子也學會殘酷。
02
無條件的愛
可以照亮人的一生
理想父母都有一個特點:能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在幼童時代,父母無條件的愛就像是在打造一個安全島。心中有了安全島,孩子會信心十足地探索世界,和人交往。因為他們深信,如果自己受傷了,受挫了,可以隨時回到這個安全島上來。
有心理學家說,快樂有三個層次:競爭式的快樂、條件式的快樂和無條件的快樂。
競爭式的快樂,即“我的孩子一定得比別人強”,這樣我才可以快樂,否則就是痛苦。而條件式的快樂,就是預先設置一個條件,只要這個條件得以滿足,就會得到快樂,比如“孩子成績差不多就行”“孩子健康就可以”。而人生最大的快樂,其實是無條件式的。即不需要外界任何條件,就能感覺到快樂與祥和。
這種心態折射在家庭教育里,其實就是無論孩子是否能滿足父母的期望,是否走上父母期待的道路,都可以給孩子無條件的支持和愛,而父母都可以在親子關系的互動中獲得快樂和喜悅。
想做到這一點,你需要——
傾聽與理解。看見孩子的情緒,聽見孩子的聲音。只有通過真實而有效的溝通,才能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進而給予適當的支持。
多表達肯定。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多鼓勵孩子去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在他們有成果的時候及時肯定,可以逐漸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設定邊界感。健康的愛需要彼此尊重,這其中包括接受對方的個人空間和需求。允許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允許他們的心靈與父母“分離”,只有這樣,等孩子真正離開家庭,才能建立屬于自己的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無條件的愛更多是一種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并不代表行為上的溺愛和縱容。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父母要做的是尋找TA這樣做的原因,并建立同理心,糾正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否定TA的情緒。
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對孩子的評價,有時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的意思不僅是父母要給予孩子教導,給孩子作出榜樣,更多的是指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以讓孩子形成更加健康的人格。
而反過來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也正是因為它透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被長久忽視的人會習慣性忽視自己,而被無條件愛過的人一定自帶光芒。
但是,小編想對所有人說,雖然一個人無法選擇他的原生家庭,但是人的客體關系模式并非不可改變,方法很簡單——學會自我察覺,認識自己,重新養育自己,并營造自己新的、健康的客體關系。
了解自己,信任自己,愛自己,永遠站在自己這一邊的同時,允許一切在自己身上發生,這是一切美好的開始。
來源/央視新聞《夜讀》
圖片/攝圖網
編輯/劉斌
審簽/明芳
監制/喬虹
喜歡今天的內容,請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