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長環線建設提速!武漢地鐵12號線(漢陽段)順利軌通
中鐵十四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4月10日下午,隨著最后一組軌排鋪設完成,由中鐵十四局負責施工的武漢地鐵12號線(漢陽段)青菱站至丁家咀站區間提前10天實現軌通,標志著該段軌道工程全面轉入長軌焊接及機電設備安裝階段,為亞洲最長地鐵環線建設按下“加速鍵”。
質量管理“零返工”
三層防線守牢工程生命線
項目部將質量管控提升至安全管理高度,建立“自檢-互檢-專檢”三級聯控機制。施工中,每道工序需經作業班組自檢、相鄰班組互檢、專職質檢員終檢后方可進入下一環節,從源頭杜絕質量隱患。同時,項目總工牽頭將質量責任細化至各工序班組,確保“問題不過夜、責任不懸空”。開工以來,該標段未發生一起因質量問題導致的返工。
安全管控“雙線巡查”
信息化+鐵腳板織密防護網
面對多作業面交叉施工挑戰,項目部創新推行“線上監控+線下巡查”雙軌并行模式。依托信息化調度系統實時監控軌行區動態,輔以管理人員每日徒步巡檢,嚴格落實班前安全承諾書簽署、危險源動態辨識、標準化作業手冊全員培訓等舉措,實現安全生產“雙零”目標。
技術突破“降本增效”
軌道平板組裝工法首戰告捷
項目部在丁家咀鋪軌基地首次采用軌道平板組裝軌排施工技術,通過盾構井垂直吊裝軌料、洞外組裝軌排、軌道車整體運輸等流程,破解了傳統散鋪模式效率低、成本高的難題。施工組織更加靈活,該工法日均鋪軌84米,效率較傳統散鋪提升1.6倍,與機械化鋪軌基本持平,這一創新為復雜城區地鐵施工提供了可復制經驗。
高效施工“搶贏節點”
4個作業面同步推進創紀錄
項目團隊克服長區間(跨江段)、大坡度(最大坡度29.989‰)、小曲線(最小半徑180米)等復雜施工環境。采用“見縫插針”施工策略,提前完成道岔插鋪及車站散鋪,并在正線同時開辟4個作業面。通過“目標分解-責任到崗-動態調整”三級管控,實現人力、設備資源利用率近100%,單個工作面連續25天日均鋪軌132米,最高單日鋪軌量突破502米,為全線貫通贏得關鍵時間窗口。
據悉,武漢地鐵12號線是武漢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環+射線”骨架結構中唯一的環線,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長、世界第二大地鐵環線,能有效緩解中心城區客流壓力,實現“三鎮同環”。
建設者悟語
總工程師
任學軍
技術創新是軌道鋪設的核心驅動力,質量管理是軌道工程的生命線。我們通過月計劃,周調度,日對比的方式,細化到每個工作面、每一道工序,將人力、機械設備利用最大化,確保各項工作緊密銜接。正是技術的創新、質量的堅守、精細化的雕琢,成功助力項目達成技術、質量標準化目標,為城市交通建設添磚加瓦。
安全總監
張兆旗
安全管理是守護生命的隱形盾牌。在武漢地鐵建設中,我深刻體會到:隱患排查必須"吹毛求疵",從設備的螺栓緊固到每一吊的過程盯控,每個細節都可能成為風險突破口;制度執行需"鐵面無私",班前安全交底、作業票證管控,讓規程成為不可逾越的紅線。項目全體員工要把"安全第一"融入血脈,讓標準化施工成為肌肉記憶,才能真正筑起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安全無小事,唯有如臨深淵的敬畏,方能守護工程與生命的雙向奔赴。
副經理
王寧
過去一年,作為施工生產副經理,我深刻體會到責任與挑戰并存。面對工期緊、任務重的壓力,我們以安全為底線、質量為核心,優化資源調配,攻克技術難題,最終實現節點目標。未來,我將加強團隊協同管理,深化技術創新應用,強化風險預判能力,以更精細化的管控推動生產提質增效,為項目交付和企業發展貢獻力量。
綜合辦主任
付佳媛
作為項目的后勤保障部門,我深刻體會到施工的艱辛與團隊的凝聚力。面對工期緊、任務重的挑戰,我們全力做好協調服務,確保物資供應和后勤保障高效運轉。施工期間,一線工人日夜奮戰,技術人員精益求精,各部門通力協作,展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專業精神。鋪軌不僅是鋼鐵與混凝土的結合,更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未來,我們將繼續以細致、高效的服務,為工程建設保駕護航。
物資部部長
邢樹廷
投身項目設備物資管理工作的這段日子,忙碌且充實。工作里,我與施工、技術、運輸等多方保持高頻溝通,反復協調設備入場時間,時刻緊盯物資庫存動態 ,全力做到零延誤、零差錯。這段經歷極大地鍛煉了我的統籌協調能力,更讓我深切認識到物資保障對于重大工程的決定性作用。重任在肩,我滿懷著使命感與前行的動力,定不負所托。
計劃部部長
高中昌
計劃部是成本控制的“守門人”,也是風險管控的“預警者”,更是各方協作的“紐帶”。在項目成本管控中我們既要“精打細算”,也要“放眼全局”。唯有堅持系統性思維、強化風險意識、注重過程復盤,落實精細化管理,才能保障項目高質量發展。
財務部部長
季澤芬
在地鐵項目財務管理的歲月里,讓我們深感地下延伸的不僅是軌道,更是資金與責任的深層對話。精細化管理是項目穩健推進的基石,它不是紙上談兵,是把預算分解到每一根鋼軌、每一方混凝土,是和工程團隊并肩算好 “時間賬”“效益賬”,更是用流程卡控堵住每一個漏洞。我們堅持業財同向,聯動各部門打通業財壁壘,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管好錢、守好責,是財務人的匠心,更是對城市未來的承諾——用匠心管好 “錢袋子”,以細節筑牢 “發展路”,方能不負每一份期待,為地鐵早日貫通織密財務保障網。
安監部部長
王彥帥
參與地鐵鋪軌施工的日子里,安全二字始終像緊繃的弦,每一個環節都容不得半點松懈。地上和土建單位場地交叉,地下空間作業環境復雜,軌排吊裝時的鋼絲繩晃動、焊接時的火花飛濺、道床澆筑時的機械轟鳴、軌道車運輸時的鳴笛警示,處處都暗藏風險。每一次戴上安全監督帽、穿上安全監督馬甲,都能真切感受到安全是施工的前提,是懸在每個人頭頂的“生命線”。
測量隊隊長
曹宇
我們是地鐵建設的“前哨”。地下作業環境復雜,卻絲毫不能影響測量精度,毫米級的精準數據,是軌道平順、列車安全運行的保障。寒來暑往,我們在隧道中穿梭忙碌,排除測量隱患,為鋪軌作業精準導航。每當想到未來地鐵呼嘯、便捷市民出行,心中便涌起無盡的自豪與擔當,一切付出都意義非凡。
試驗室主任
劉艷
地下軌道如同城市隱形的動脈,我們試驗數據就是這條動脈的“健康密碼”。每一次取樣、每一組數據都像精準的標尺,丈量著工程質量的生命線。混凝土試塊的強度測試、鋼筋的力學性能分析,看似枯燥的重復操作,實則是對安全底線的執著守護。當節點目標順利完成的那一刻,終于明白:那些在標養室與軌排間流轉的日日夜夜,終究化成鋼軌上永恒的平行詩行,見證著城市脈絡在嚴謹把控中延展生長。
線路隊隊長
杜長生
干地鐵鋪軌這一年,我滿是感慨。項目建設像一場艱難卻堅定的跋涉,從最初的規劃藍圖,到一點點鋪設軌道,每一步都傾注心血。施工時難題頻發,工期緊張、技術難關、人員協調,樁樁件件都考驗著團隊。但我們從未退縮,咬著牙攻克。如今,看著軌道不斷延伸,心中滿是自豪,這不僅是工作,更是責任。
線路隊隊長
付興清
在過去這段時間擔任地鐵鋪軌生產隊長,我深感責任重大。工作中,我積極組織協調施工人員,每日提前規劃任務,合理分配人力與機械資源,保證鋪軌進度。面對復雜的施工環境與高要求高質量的層層壓力下,主動與項目部溝通,及時調整。在安全管理上,堅持每日安全教育,實現安全事故零發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將繼續全力以赴,確保項目高質量完成。
調度室副主任
符天恒
地鐵施工調度室是工程建設的“智慧中樞”,承載著協調與運轉的重任。在項目建設中,我深刻體會到,調度不僅是命令的下達,更是資源的精準調配、風險的動態預控和多方協同的智慧融合。面對復雜的地下施工環境,每一次順利施工,都是對調度精準度的最佳印證。我們深知,唯有細節的精密配合,以責任為心,才能確保地鐵建設的每一米推進都安全、高效、可控。
編輯:袁瑞宇 葉鑫 付佳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