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軌道交通網絡仿佛是“由車輪串聯的城市藝術館”,步履匆匆的學生族、上班族,常會在此與藝術作品不期而遇。“五一”假期,搭乘地鐵的市民游客不妨放慢腳步,慢慢欣賞這些藏在地鐵站里的“小確幸”。
你了解靜安的前世今生嗎?12號線南京西路站的“從張園到愚園——從歷史物件看百年靜安”特展,向往來乘客講述了一條南京西路串聯起的記憶故事。展覽遴選了8件歷史物件,串聯起張園到愚園之間八大地標故事,感受靜安從舊時煙火到今日風尚的人文魅力,喚醒藏在記憶深處的城市溫度。
這八件歷史物件分別是1904年的張園明信片、上世紀70年代凱司令西點房蛋糕盒紙墊、美琪大戲院老戲單、上海工業展覽會的小手冊、上海電車公司發行的老股票、百樂門舞廳明信片、《上海的光輝革命史跡圖集》和1900年代的愚園明信片。
記者看到,不少好奇的市民駐足停留在老物件照片前靜靜欣賞,透過這些老物件,“老上海”們也可以在今天的南京西路上尋到時光的痕跡,喚醒心中對上海的溫暖記憶。在一張1900年代的愚園明信片前,一位市民正認真閱讀著關于愚園和愚園路的介紹。“一直在書中讀到愚園,很好奇它的規模和樣式。今天這張明信片終于讓我看到了它曾經的樣子,有意思,很滿足。”
由書香上海、ip shanghai、思南讀書會、光啟書局與上海地鐵共同發起的“在地鐵上,讀一本好書——(春日限定)每本書都是你的快樂花園”于近日上線。這是一場可閱讀、有香氣的春日限定活動,當走過一大會址·新天地站櫥窗時,閱讀氛圍悄然而至。
“讀一本好書”活動邀請了作家、媒體人、主播、編輯、大學教授、上海地鐵員工等來自各行業的代表推薦了9本好書,可以在一大會址·新天地站的櫥窗和位于交通大學站、陜西南路站、上海南站站、靜安寺站等9個車站看到圖書推薦和金句摘錄。這9本好書分別是:
1、 《我的母親做保潔》(張小滿)
2、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特好笑嗎?》(劉旸)
3、 《城市運轉的秘密:水、電、互聯網背后的故事》([美]丹·諾特)
4、 《以毒為藥:古代中國的醫療、文化與政治》(劉焱)
5、 《老周望野眼:穿街走巷中的城市史》(周力)
6、 《最后一棵樹》(薛舒)
7、 《為國鑄盾:中國原子彈之路》(榮正通)
8、 《ai時代:彎道超車新思維》(李尚龍)
9、 《親愛的讀者》([英]凱西·倫岑布林克)。
在前三季的基礎上,光啟書局還為推薦書單增加了“試讀”環節,市民乘客可以通過主題燈箱上的試讀二維碼閱讀部分推薦書目的選段,剛在“世界讀書日”榮獲“2024年度中國好書”的《我的母親做保潔》也在試讀書目中。
西藏南路站近日為配合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貝聿銘:人生如建筑”上海站展覽進行了氛圍更新,灰色系三棱底紋的墻紙點綴了西藏南路站站廳和2號口出入口。“人生如建筑,而建筑是生活的鏡子”,從大師的語錄中感受其精神世界,一起走進貝聿銘(i. m. pei,1917–2019)在中國內地的首個全面回顧展。
值得一提的是,2號出入口是距離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最近的地鐵出入口,也是繼2018年雙年展后,當代館與上海地鐵再次合作打造西藏南路站主題車站,用藝術串聯地鐵站和博物館。
來源 | 新民晚報
作者 | 任天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