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1日訊 山東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瞄準產業前沿領域和短板弱項,實施精準化技改,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不斷涌現。
術前注射造影劑,腫瘤病灶就會發出熒光,位置、邊界清晰可見,再配合3D眼鏡、4K攝像頭,腹腔內的情況立體可見。新華手術器械有限公司最新研發的這款內窺鏡設備,讓醫生劉志民贊嘆不已。淄博市中心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劉志民說:“設備的改進讓醫學突飛猛進,讓我們醫生如虎添翼,微創手術更加精準。我們現在提倡精準化手術,出血量更少,手術更安全。”
讓醫生實現精準化手術的,是新華手術器械公司的精準化技改。多年前,這家公司研發的產品大都是手術剪、止血鉗等開放手術器械。隨著創傷小、安全性高的微創手術發展,企業布局新賽道,向內窺鏡等微創設備技改轉型。新華手術器械有限公司副經理、新品部部長魏玉儉說:“微創設備類原有都是以進口品牌為主,而咱們國內整個的技術能力,包括相關的資源還不夠,這種國產替代也相對來說是比較少一些。”
內窺鏡在微創手術中相當于醫生的眼睛,一開始,企業研發出了4K內窺鏡攝像系統,是當時市面上最清晰的設備。但送到醫院試用后發現,單純的清晰度升級并不能滿足臨床需求。淄博市中心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劉志民說:“有時候腫瘤的淋巴結轉移比較小,如果看不見就很可能就漏掉了。有時候腫瘤很大,腫瘤和周圍組織侵犯了,切除徹不徹底就靠臨床經驗。”
根據醫生反饋的意見,研發人員將熒光顯影技術融合到了現有設備中。病灶部位吸收造影劑后,經過芯片處理,腫瘤變得清晰可見。新華手術器械有限公司新品部研發工程師賈萬鵬說:“這個熒光信號,我們會對內部進行一個算法增強。比較鮮艷、明顯,醫生就可以非常精準地確認腫瘤的位置、邊界。”
為了讓成像效果更符合人的視覺感受,企業再次嘗試把成像系統升級為3D效果。但這需要在10mm的孔徑范圍內再增加一個攝像頭,難度可想而知。新華手術器械有限公司新品部項目經理卞魯平說:“我們調整攝像頭采集方式,分別采集病灶部位和內腔環境,再后期合成,這樣降低了算力要求,芯片數量可以減少一半,體積就可以縮小了,還能保證清晰度。”
經過三次“精準化技改”,這款融合了多種先進技術的內窺鏡設備終于研發成功。當地工信部門及時上門指導企業申報了山東省首臺套技術裝備,通過后有望獲得保險補償等政策支持。淄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裝備科副科長房園園說:“有助于提高市場認可度和行業話語權。根據企業需求,我們通過新產品的推介、產業鏈上下游的對接等活動,助力市場化應用。”
如今,新華手術器械公司在微創領域的產品已經超過1400種,全部手術器械達到了1萬4千多種規格。今年1-2月,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9%,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了49.2%,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技改步伐加快,助推工業經濟不斷轉型升級。
閃電新聞記者 張潤澤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