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無名尸體出現在一個邊陲小鎮,跨越8年,卷入同一群人,觀眾感受了一把來自《沙塵暴》的“倒春寒”。
從單一影像反推整個故事,這對導演譚嘉言、編劇趙冬苓以及過往懸疑題材的創作來說,都是極新鮮的,能讓人眼前一亮、直接沖進腦海。難度也不小,組邏輯、選演員、拍風沙,秉持著相信“這是個好東西”的共識,創作者和平臺勁往一處使,也愿意用三四年的時間去打磨。
《沙塵暴》故事人物圖譜網密集,12集里能讓觀眾看到七八個角色的生平過往、人情糾葛與更深層的地緣情愫。導演譚嘉言告訴我們,這就是極致敘事,要的不僅僅是案件故事,也是人物故事,更是時代變遷背景下,人與社會的故事。
每到春夏之際,優酷“白夜劇場”就會給大家下一劑猛藥。去年,燒腦燒心的《新生》給觀眾搬了一把椅子,與潮濕陰冷的費可一同體驗高智商犯罪的羅生門。之后,《邊水往事》“三邊坡宇宙”的炎熱與躁動又點燃了國產懸疑冒險類型升級的熱火。再到今年西北粗糲熟人社會造就了《沙塵暴》,從畫面風格、審美到敘事的全維度創新,“白夜劇場”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節奏。
12集、半紀實影像風格、深挖作品文學性,優酷用《沙塵暴》持續開拓精品內容——老練編劇+新銳導演+年輕制作團隊,也許就是未來創作的新方向。
良性生態正在逐步建構,優酷與荊棘鳥的合作仍在繼續,《光與霾》目前已進入籌備期,譚嘉言表示自己很喜歡優酷開放又信任的合作模式,“讓創作者能有自己的小樂趣”。
《沙塵暴》里隱藏了他致敬周星馳電影的彩蛋,當我們想讓導演劇透時,譚嘉言笑著賣了個關子,“希望觀眾能自己發現,那才是驚喜”。
以下是與譚嘉言導演的訪談實錄。
沒有工具人
每個人物都立體鮮活
《沙塵暴》用一塊塊拼圖,拼出了一副西北小鎮的人物生態圖譜,最終,借由人物命運的重量,壓印出了這個粗糲的西北社會懸疑故事。在譚嘉言看來,只有類型敘事與社會觀察形成有機融合,才能填補這個故事背后的價值留白。
Q:《沙塵暴》與以往的懸疑劇有什么不同?
A:相較于常規懸疑劇慣用的單元模式,或者大案串小案的結構,《沙塵暴》更在意人物故事,從寫到拍,我們把重點放在了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以及挖掘人心理層面的作案動機,觀眾跟隨案件調查進程,可以看到案件主線中,嵌入其中的七八個主要人物的完整命運軌跡。從核心人物到看似邊緣的配角,都具備獨立的人物弧光。
在這個故事里,沒有人是工具人。案件由人而起,當這些立體角色與小縣城城鎮化背景交織,我相信是可以抓住觀眾的。
Q:人物眾多,敘事上如何自然銜接?
A:趙冬苓老師的劇本對人物刻畫完成度很高。戲劇創作里常講生旦凈末丑,放到我們這部劇里,也是有一一對應的,每個人物都參與到了故事敘事當中。我要做的就是在劇情排布上,對每個人物出現的時機、功能、動機和行為邏輯,都挖掘到極致。
觀眾會跟著主角陳江河、劉盈盈、王良、劉三成進入這個故事,這算是主要人物。但也會對生命力旺盛的孫彩云、頗有幾分荒誕色彩的關喬等人有深刻印象,這就算次要人物。我們要做出主要人物的典型化和次要人物的類型化,能給觀眾帶來深刻印象,但類型化的同時,也加強人物深層內心的挖掘,而不是走馬觀花、浮于表面。
同時,為了人物的真實性和觀眾代入感,我們還做了生活流敘事設計,盡可能去還原更加真實的生活質感。說話方式也好,食物也好,這些東西都是真實社會生活的重要元素。再結合我們想要的社會懸疑。如果大家看完這部劇之后覺得沒有哪個人物是浪費的,那就成功了。
Q:每集片頭前的楔子,并不是像當下常見的以統一時間軸切換,或人物回憶為主,為什么會這么設計?
A:這與我們的內容體量有關。《沙塵暴》追求的是,案件全貌與每個人故事支線保持同頻。因此,不僅要順著辦案流程,確保用懸疑邏輯講故事。還得盡最大努力將每個情節關系到的劇中人物動機、行為邏輯等梳理清晰,讓觀眾能看的明白。
后期剪輯階段,我們契合每一集主題的內容,如同引子一樣,放在前面呈現給觀眾。像一塊拼圖,補足了觀眾某個視角盲區,觀眾看得更清晰,也對全貌有所思考。
在具象的視覺呈現上,我們也做了一些設計。比如第三集,陳江河和羅英瑋(張瑤 飾)翻開《沙塵暴》,春這個人物借由書中故事場景出場,她在火車站前售賣烤串,抬頭看著飄遠的氣球。這一段,我們制作了一層蒙版,用于整個段落的調色,類似于老膠片、老電影的光影,我們試圖告訴觀眾,關于春,她有自己的人生故事。
半紀實影像風格
平臺很支持
多線敘事,兩個時空,看過劇集的觀眾會發現,這個故事一定是需要創作者有豐富的閱歷積累和對人性的把握才能完成的。《沙塵暴》的差異化在于,通過勾勒寫實的群像,搭建出一個兼具現實主義內核,又有些魔幻色彩的“顆粒世界”。
譚嘉言說,為了更加風格化的放大這一點,優酷鼓勵采用半紀實的影像風格。從美學特性和故事厚度方向,為懸疑劇的類型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劇集播出后,有相當一部分觀眾的感受是,“好像在猜謎語”。
Q:12集體量最大的難點是什么?
A:這個劇本創作之初就沒有想往長了做,創作難度在于它是一個時間跨度很大的案件,不是直白的懸疑尋兇故事,我們要用12集講好完整的類型故事,涉及其中的無論大小人物都有各自的戲劇看點,這是最難的。
這就要求從敘事風格、人物塑造和主題內涵,《沙塵暴》都要做到更加極致。所以,我們整體更接近于電影化敘事,每一集的鉤子設計、以及每集結尾的劇情打點,都是深思熟慮的選擇,我們需要保證每一集觀看的完整性和情節節點的完整性。
另一方面,我個人很喜歡懸疑劇這種開放的創作模式。我還在故事里埋了一些小彩蛋,包括致敬了周星馳的電影,希望觀眾看到的時候會覺得有驚喜。
Q:實景和特效的結合,是怎么來完成的?平臺給到了什么樣的建議?
A:這是第一次合作,優酷完全尊重我們的意見,并鼓勵我們采用半紀實的影像風格。選景就耗費了大半年時間。視聽風格,包括地域選擇都達到了極致,將優秀的劇本安全落地、完整呈現。
畫面上,我們果斷采取了明亮、開闊的影像風格,照明上偏自然光效,避免過渡戲劇化的打光方式,包括后期顏色的處理上稍微往灰度上走,讓荒涼感、藝術感出來,現實質感將故事娓娓道來。從制作效果來看,這種方法是高效且富有性價比的。
細節上,為了還原粗糲感,現場有一個部門叫“物理特效組”,負責現場的3-4臺大的鼓風機。這些風機非常大,就為了后期搭配特效能夠還原出“沙塵暴”的效果。“沙塵”我們大量使用了糠的麩皮,還有一些小米搭配顆粒質感像是沙土的東西。這里要贊揚一下演員們,因為材料里很難避免會有一些塵土,所以對演員來說挑戰蠻大的。就算是小米,吹到嘴巴、鼻子、眼睛里,在現場表演時都會是極大干擾,也很不舒服。
Q:主演陣容是怎么確定的?
A:選角方面,我們經歷了一年半的選角。幾乎所有演員在這之前我都沒有合作過。
段奕宏,我看過他很多警察角色,每部戲都不一樣。這部戲,又是完全突破以往大家對他的認知,他每天都在給大家驚喜。
陳江河這個角色,更多是穿針引線的作用,段老師對自己那條人物脈絡走向,都有很高的自我理解要求。這對其他演員來說,是會相互激發表演靈性的。我覺得是對的,演員們對自己的角色有足夠深刻的解讀,就會不斷有靈感的火花迸發出來。表演者和創作者一起,大家做到某種平衡,把所有人的想法融在這部戲里。最后當整個片子呈現在剪輯臺上,就是一種舒服的狀態。
張佳寧,其實《沙塵暴》里劉盈盈這個角色,跟她之前塑造的人物形象差距蠻大的。但是,佳寧從第一場戲開始就自己沉浸得很深,對人物把握也非常準確。這是我一開始都沒有想到的,幾乎不需要磨合。包括弟弟劉大志(鄭好 飾),我們也選了很久,后來我無意間看到了中戲拍的一個短片,匹配上了鄭好。還有土豆老師,我也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觀眾,我當時就特別喜歡土豆老師,他的作品非常有想象力。
對好內容的共識
讓一切水到渠成
創作自由、對導演和編劇的充分信任、充足的劇本打磨時間,優酷為《沙塵暴》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譚嘉言表示,三四年前,劇集精品化尚處于探索階段之時,優酷就看到了《沙塵暴》的價值。對好內容的共識,讓一切水到渠成。《沙塵暴》之后,優酷還與荊棘鳥達成了深度合作,另一部同樣也是懸疑大類的《光與霾》已經進入劇本最后的修改階段,預計將在今年開機。
Q:平臺有給到哪些具體支持?
A:《沙塵暴》大概三四年前就啟動了,當時優酷非常喜歡這個項目。這個劇本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它描繪了人與命運、人與所處環境之間的關系。這種文學趣味讓人非常著迷。我們在前期就達成了“這是個好東西”的共識,雙方一拍即合。我覺得,好故事就是這樣,當它出現,平臺也好,合作者也好,大家會愿意一起把內容做好,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
優酷對創作者的包容度和給予的自由度非常可貴——不唯數據論,更關注我們對內容的想法、創意和風格,是否有創作者的表達欲等等。從源頭理念來說,大家“為好內容全力以赴”的目標是同頻的。
Q:與優酷合作的第二部作品《光與霾》,目前進度是什么樣的?
A:《光與霾》預計會在今年會開機。目前已經進入劇本的修改階段,也在接洽一些演員。這個故事,也是查舊案作為故事引子開始的。但是整個敘事風格和《沙塵暴》有一定差異化,它的主人公和案件的牽涉度更高,可能在犯罪的烈度和刺激度上也會更高一些。
Q:《沙塵暴》這個項目對后續創作有哪些思考?
A:《沙塵暴》而言,我們不是靠外化的強情節強感官刺激的作品,它更沉下來,更加接近于生活流懸疑,更接地氣,有真實質感也有更厚重的表達。
從創作過程中到現在劇集播出,我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故事的主題:發展歷程中逐漸荒廢的小城,人是走出去還是留下來?環境對人的觀念、認知以及人對命運選擇,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我們也希望《沙塵暴》能夠為我們之后的懸疑劇創作帶來更多新的靈感。
鏡象娛樂(ID:jingxiangyuler)
━━ 已入駐平臺 ━━
━━ 視頻號 已入駐平臺 ━━
合作、投稿、應聘可添加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