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綠色、環保、低碳的概念與春天相遇時,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這個春天,受“新概念”感召,以往只愿坐車乘地鐵的我和老同學慶豹兄,決意用腳步丈量上海母親河——黃浦江沿岸,去尋找,去發現。
一個春風和煦、陽光溫暖的日子里,我和慶豹兄相約浦西港口擺渡口,來到對岸三林渡口,我們便以盧浦大橋為終點,順著三林渡口朝下游走去。
浦東濱江管理雖有行政區劃,但人行步道、跑步道和騎車道三道并行無縫銜接,像三條“天路”伸向無邊的遠方。三條道上各有愛好者,我和慶豹兄是以步當車的步行者,跑步道上是揮汗如雨短褲背心的健身者,騎車道上則是戴著頭盔、風馳電掣的愛車族。銜接三林濱江段的是前灘,雖然三林與前灘隸屬不同的行政區劃,但江邊公園猶如無縫對接,同樣是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樹木成林,花草鮮艷。在一座狹長的森林里,我們遠遠地聽到二胡拉出的《上海灘》主題曲,走近一瞧,是個紅衣中年男子,他的背后停靠著一輛自行車,坐在自己帶來的座椅上,面前放著擴音機、保溫杯,身子起伏,正在拉著二胡。江水淼淼,波濤輕搖;陽光照耀在江面上,泛起金色;江風颯颯,黃浦江畔“上海灘”,這自娛自樂真的絕了。
告別“許文強”,我們繼續向前,在浦東濱江每隔一段必有的望江驛,我們發現了更多的綠色、環保和低碳元素。望江驛的每個驛站構造都是統一規格,正門直達后門,右邊是個朝陽大房間,內配桌椅,門口坐著一位志愿者,大房間窗外,是露天陽臺,不少旅行者正在享受不花錢的“太陽浴”。正門左邊一字排列著廁所。而最為引人注目的,特別是高溫天氣會被健身、旅行者視為“救命神器”的,則是大房間內側墻外的自助飲水機,配有冷熱水。分別從步道、跑步道和騎車道陸續過來的三路人馬在這里相遇時,毫不相識竟然會相視一笑,原來三路人馬穿戴不一,卻不約而同地人人帶著保溫杯,而保溫杯又不約而同地伸向自助飲水機的水龍頭,這讓我們突然明白,在綠色、環保和低碳的共識里,道可不同,但可相謀也。
不得不說,最令我與慶豹兄感動的還是這樣一個鏡頭。在一家望江驛的陽光曬臺上,一位老者左手拿著掃帚畚箕,右手捏著一把火鉗,將嵌在墻角落里的香煙頭夾出來,鉗到畚箕里,老者說,現在亂扔煙頭的人很少了,但難免有漏網之魚……
這是我們響應綠色、環保、低碳理念,以腳丈量黃浦濱江的一天所獲,或許在別人眼里,這些是那么的平常,但這種感受于我和慶豹兄來說,卻是全新的。因為我們在春天、綠色、環保、低碳四個要素齊聚時,發現了美景,感受到美好。
原標題:《十日談 | 趙竺安:當春天與綠色環保相遇時》
欄目編輯:郭影 文字編輯:史佳林
來源:作者:趙竺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