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汽車產業變革的新決定性要素。
在Deepseek引發“鯰魚效應”之后,AI正在釋放強大力量,重構汽車行業“美麗新世界”,諸多行業人士更是達成了上述共識!
今年年初,橫空出世的DeepSeek引燃了全民對AI的接受度,也將這波全球AI技術熱潮推向更高峰。蓋世汽車了解到,在上述論斷背后,是多個線條的同頻共振。比如,AI技術變革與汽車產業變革的同頻共振、AI算力演進與智能汽車時代到來的同頻共振。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邁(參數丨圖片)進智能化“下半場”,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成為AI賦能汽車的亮點所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AI重構汽車產業的腳步絕不止于此。
圖片來源:理想汽車
目前,多家車企紛紛押注AI,重塑造車圖譜。汽車作為AI技術的最佳載體,目前,AI正在從研發智驅到制造重塑,從營銷觸達到服務進化,全鏈重構汽車產業價值圖譜。此外,在“造車無邊界”的產業生態中,車企朋友圈對AI的投入,也在加速汽車變革。
AI,要當汽車變革“總指揮”
所謂“鑒往知來”。不難發現,AI技術與汽車產業的交匯,是雙方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結果。
此前,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5)上,深藍汽車軟件開發總經理蘇琳珂將AI技術進程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進程作了對比:
從2010年開始,AI做了循環神經網絡算法,到2012年有了Word2Vec算法,當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還處于早期階段,只有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還處于預研階段。2016年—2021年,AI迎來了傳感器架構以及GPT-1、GPT-2、GPT-3的發展,純電動汽車也真正走向TO C的消費端以及小型純電動發展的階段。
“在AI進入汽車的同步階段,是電動化不斷穩步推進量產的階段。”蘇琳珂認為,“從2021年到現在,是電動化完全成熟的階段。而不管是GPT-4還是DeepSeek,我們逐漸走進‘AI定義汽車’的階段,這是逐步漸進最后取交集靠攏的過程。”
此外,在這一過程中,AI汽車所需要的智能算力設施也在同步發展。阿里云智能集團副總裁、AI汽車行業總經理李強也提到,“過去16年來,中國的云計算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出高度同頻的發展脈搏。”
據悉,云計算2009年在中國首次出現時,國內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僅幾千輛。如今,兩個領域都在蓬勃發展。隨著AI重塑汽車行業,對算力的需求也在呈幾何倍數增長。
從PC互聯網到移動智能終端,再到如今基于大模型的AI技術,每一次的技術革新,始終伴隨著載體迭代。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更是提到,相比PC時代的計算機、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智能手機,AGI 時代的終端形態將發生本質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汽車因為其空間延展性、場景豐富性和硬件完備性,有望成為AI的終載體。
“我們常說,汽車是工業皇冠上的一顆明珠。這顆明珠最大的特點,在于不斷包容新的技術。從一開始只是驅動的載體,包容了電氣技術,再到電子和電動化技術,現在則在包容AI技術。所以,汽車是不斷演進的技術載體。”蘇琳珂如此表示。
隨著汽車產業進入智能化“下半場”,AI正成為智能化新階段的關鍵要素。多家車企相關負責人已公開表達過相似的觀點。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表示,智能化是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大方向,AI則是智能化的強大推動力。
長城汽車CTO吳會肖表示:“從未來三年可能顛覆汽車行業格局的技術突破點來看,最底層的邏輯肯定是人工智能(AI)。”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則表示,汽車產業中人工智能的地位正在從輔助型向主導型乃至變革型變化。
據悉,2024年上半年,L2及以上輔助駕駛乘用車新車滲透率已經超55%。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汽車變革下半場聚焦智能化,而中國汽車的智能化發展速度驚人,基礎智能化功能有望在未來幾年全面普及。
在傳統智能化發展的基礎上,AI將給汽車產業帶來新的驅動力,再次推動汽車產業變化疊加,縮短汽車變革周期,成為汽車變革中新的決定性要素,甚至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常態。可以說,汽車產品、汽車企業、汽車產業都正在被AI重新定義,AI驅動將成為未來車企的底層競爭力。
汽車產業,成AI落地“主戰場”
“2025年將成為AI技術全面應用于汽車行業的關鍵之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發出如此判斷。
目前,消費者對AI驅動的智能化功能和技術認可度越來越高,智能化功能體驗成為購車優先決策因素之一。據相關數據顯示,有接近80%的用戶對AI技術上車持積極態度。
“AI時代,汽車成為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的最大應用場景,人工智能技術也會改變汽車智能化發展模式,為汽車行業帶來全面變革。‘汽車+人工智能’將成為最佳組合,實現兩個產業的雙贏。”張永偉認為。
據悉,AI技術應用于汽車端,能夠提升產品科技屬性和娛樂屬性。對于AI在汽車產業的應用場景,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已經成為必會提及的兩大場景。
在智能駕駛方面,感知、決策等環節引入AI大模型技術,可大幅提升模型的場景應對下限和上限。AI大模型應用于數據處理環節,可以提升數據標注效率,降低訓練數據的處理成本。也能夠用于合成數據,提升模型的魯棒性(Robustness,指系統在面對內部結構和外部環境變化時,保持其性能和功能穩定的能力),降低數據獲取成本。
在智能座艙方面,AI技術能滲透人機交互、安全等各個環節,基于使用場景提供海量個性化服務和應用,讓汽車變得更加“好玩”“好用”。
此外,傳統零部件使用AI技術也能實現快速轉型升級。據悉,過去傳統汽車大燈在控制芯片和AI算法加持下,價值可由幾千元提升至1萬-2萬元。
汽車及零部件全生命周期會由淺入深地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提升企業經營與組織效率。大模型將以智能體形式深入企業“研、產、供、銷、服”業務全流程,促進汽車產業智能制造升級。
比如,在設計開發環節,可作為AI代碼助手輔助編程,同時也使CAD、Ansys 等設計軟件AI化;在生產制造環節,推動工廠管理、質檢等制造全流程智能化;在市場營銷環節,利用大模型打造高效、精準的營銷系統,高效觸達用戶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汽車產業技術高地和企業戰略支點正在向AI驅動的智能化快速遷移。
有行業人士表示,在新發展階段,比拼的是認識、速度、投入等多維度的綜合能力,競爭的門檻越來越高、窗口期越來越短。過去在電動化、傳統智能化階段積累的競爭力,已經難以支撐汽車企業進一步發展,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支點,正快速向基于AI驅動的新智能化快速遷移。
一方面,算力、芯片、算法等新質要素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新賽道的投入是否在新質競爭力上構建起自研能力或者核心能力,將是新競爭階段的關鍵點。
例如,特斯拉計劃年底將搭建100EFLOPS智能算力,超過國內所有車企算力總和,且在FSD方面累計投入達百億美金,奠定了特斯拉智能化的核心競爭力。
另一方面,建立智能化、AI 化技術領域的合作“朋友圈”,也成為打造自身競爭力的模式之一,長安、上汽、廣汽等車企與芯片企業、軟件企業和解決方案企業深度綁定,充分利用生態合作構建新競爭力。
車企不布局AI,就會出局
在這波AI浪潮下,車企不布局AI,就會出局。如今,造車新勢力“蔚小理”已經做出了表率。
何小鵬帶領小鵬汽車“All in AI”,意在打造面向全球的AI汽車公司。他認為,人工智能和汽車的融合創新中,衍生了低空飛行、人形機器人等。在AI技術浪潮的推動下,小鵬汽車致力把‘未來的出行愿景’變為現實,包括實現汽車無人駕駛,人形機器人變得越來越聰明,飛行汽車在AI賦能下更加安全。
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小鵬汽車動力中心總經理顧捷指出,AI技術不僅在重塑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領域,更在動力總成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
從小鵬汽車應用AI的舉措來看,這或許也正是當下諸多車企的縮影。
比如,在小鵬汽車的技術路線發展過程中,AI技術深度參與,從優化電池管理系統以提升續航能力,到智能調控增程器工作狀態,實現高效能耗管理,全方位提升了增程系統性能。此外,在充電網絡建設與用戶體驗研究方面,小鵬汽車借助AI數據分析,精準布局超 400kW的S4、S5 級充電樁,目前已建成2000座自研站和約1萬座自研充電樁。調研發現,用戶對8 - 10分鐘的充電時長接受度較高,AI技術可據此優化充電策略,實現更高效的補能服務。
據悉,2025款小鵬X9已經正式亮相并開啟預售,不僅全系標配圖靈AI智駕,還進行了496項零部件升級和35%零部件煥新。
去年年底,理想汽車高調宣布All in AI,引發行業對其AI布局的廣泛關注。李想多次公開強調,理想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也相信 AGI不可阻擋。據悉,2024年理想研發投入111億元,近半數流向AI。理想汽車的長期目標是成為AGI(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的終端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駕駛端到端技術路線和智能座艙中AI大模型端側部署,資源消耗大、計算要求高,提升車端算力及使用效率成為優化AI體驗的重點方向。蔚來汽車CEO李斌提到,其5nm智駕芯片神璣NX9031已流片成功,利用高性能ISP(圖像處理單元)和NPU加速單元,可實現更高的算力利用效率。
傳統車企布局AI,更是全力以赴,吉利汽車已經打了樣。目前,吉利汽車已經成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車企。
圖片來源:吉利控股
那么,為何叫全域AI智能化布局?吉利利用AI賦能高階智架、智能座艙外,還在架構、動力、底盤、座艙等智能汽車全域布局,使用AI對產品研發、生產、售后服務等全鏈路環節進行了全覆蓋。
這也就意味著,吉利參與車企智能化競爭的思路,不是把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分別做好,而是用AI滲透從底層架構到用戶體驗的全鏈路,夯實技術護城河,實現對汽車智能化生態的全線突破。
汽車AI新宇宙,需靠朋友圈助力
“如今,不光汽車行業的頭部企業,就連新興勢力的企業,乃至汽車生態鏈的服務體系,都在全面進入AI領域,對AI進行了巨大投入。”蘇琳珂表示。
當AI正在對整個汽車行業進行無縫全鏈條滲入之時,汽車生態圈的合作伙伴也在AI上進行了大量投入,加速汽車行業AI變革。
在Deepseek風口正盛之時,阿里巴巴已經宣布,計劃在未來三年投入超過3800億元布局AI和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而這一投入規模超過了阿里巴巴過去十年在云和AI基礎設施領域的總支出,旨在滿足中國國內對AI驅動云端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
“汽車智能化領域正在步入非常繁榮的AI新世界,需要強大生態體系作支撐。”李強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據悉,在AI時代,阿里云聚焦兩大方向:一是讓AI和大模型幫助汽車產品實現更高智能;二是推動整個企業變得更加智能。
就在此前3月26日,寶馬集團宣布與阿里巴巴集團深化戰略合作,基于阿里通義AI大模型,聯合開發AI引擎,將應用于中國市場的寶馬新世代系列車型。
據悉,此次深化戰略合作,主要聚焦在AI大模型、智能語音交互等前沿技術領域。基于通義大模型和斑馬元神AI,全新BMW智能個人助理采用寶馬與阿里共同開發的AI引擎,計劃搭載于中國生產的BMW新世代系列車型上,預計2026年在中國市場交付。AI引擎支持的智能座艙及智能出行交互場景,將于今年4月首次亮相上海車展。
這也意味著,當汽車產業進入AI變革新時期,圍繞汽車這一載體將有更多的生態聯盟開始構建。
比如,在自動駕駛領域,阿里云已為小鵬、比亞迪等車企提供大規模算力支持,加速了這些企業從研發到落地的進程。在智能座艙方面,阿里云與多家車企進行了深入合作。在企業智能化方面,阿里云通過“通義靈碼”等工具幫助比亞迪、小鵬、蔚來、一汽等車企實現了30%以上的代碼優化,大幅提升了研發效率。
此外,在AI時代,技術和產品邏輯發生轉變,自動駕駛不應僅追求流量和用戶,而要超越人類駕駛上限。地平線創始人余凱預測,未來3年實現脫手開、5年實現閉眼開、10年實現隨心開,屆時汽車將成為智能空間和終端,車企應注重搶占用戶在車上的數字消費時間。
這也就意味著,AI技術的發展也在撬動更加深層次的東西。當這場變革進入深水區,技術倫理與產業安全的平衡成為關鍵命題。
蘇琳珂表示,隨著AI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思考一些包括產業、技術和安全,社會、法律和倫理方面等深層次的問題。怎樣讓AI更好地服務于車、服務于人,構建更加和諧的社會關系,這是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也是共同推進行業不斷繁榮的方向。
吳會肖也在采訪中表示,“只有像我們這種做AI的瘋子,才會覺得肯定要積極擁抱AI。AI文明一旦突破和人類智商的極點之后,會快速達到一個超越我們數十倍的層面。在整個演進過程中,還是要真正去思考什么是以人為本。”
蓋世小結:讀懂汽車圈這場AI生死戰,需要從整張造車圖譜來看。當算力儲備取代馬力參數成為核心賣點,汽車產業正在經歷從"制造能力競爭"向"智能進化能力競爭"的范式轉移。這種轉變,不僅重新定義了產品的價值構成,更在深層解構著百年汽車工業的權力結構和游戲規則。正如內燃機時代催生出石油帝國,AI時代的汽車產業正在孕育新的價值鏈主宰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