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富貴由天,貧窮由己"。
有人一輩子打工卻只能勉強度日,有人隨手投資便身價倍增。有人守著祖產反而敗光家業,有人白手起家卻能富過三代。
人這一生,不缺發財機會,只缺識富慧眼。
春秋末期的范蠡,身為楚國人卻輔佐越王勾踐復國,功成身退后隱居陶地,經商致富,三次散盡家財,號稱"陶朱公"。他商場沉浮數十載,悟出的致富之道,值得每個奮斗者深思。
01 知進退,懂藏拙
人要發達,先看天時。范蠡助越王勾踐復國后,寫下著名的《辭越王書》:"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隨即帶著家眷離開了越國。
功高震主,必遭猜忌。看得破,方能走得了。
晉朝的祖逖本可位居高官,卻看透朝堂暗涌,主動請纓鎮守邊疆。待到司馬氏篡位,朝中重臣一夜被屠戮殆盡,唯獨他全身而退。善觀大勢者,總能在風口浪尖全身而退。
商場更是如此,大船入港,隨波逐流;巨浪來襲,急流勇退。不在最熱時進場,不在最冷時離場。順勢而為者暢游商海,逆勢而動者終被吞噬。
《淮南子》中說:"順道者昌,逆道者亡。"
利潤只是暫時的,眼光卻是長久的。懂得進退之道,方能基業常青。
范蠡經商數十載,從未被貪婪遮蔽雙目。虧損時當斷則斷,獲利時見好就收。三次積累巨財,三次散盡家財,最后隱居山林,壽終正寢。
正是這份"順勢而為"的智慧,讓他的財富觀超越了當時的絕大多數人。
想富先學會看風向,能進能退是商道。錢會找到明白人,也會遠離糊涂人。
02 識人心,通人性
老話說得好:"做生意不難,難在做人心。"
范蠡經商時,曾說過:"貨源廣,行情明,商旅中,誠信行。"短短十二字,道出商業致富的核心。
人心是生意的根本,人性是財富的源泉。
唐朝的呂蒙正本是名門之后,卻因戰亂家道中落。有次他在集市賣柴,一位老商販見他誠實守信,將自己的商鋪相贈。呂蒙正憑著這份誠信,一步步重建家業,最終官至宰相。
人性有貪婪,就有欲壑難填的消費者;人性有虛榮,就有逢貴必趨的市場;人性有惰性,就有便捷為王的商機。誰能看透人性七情,誰就能掌握財富密碼。
《論語》中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做人做到七分,留三分與人方能長久。做事做到八分,留兩分余地才能持續。
聰明人賺快錢,智慧人積長財。范蠡在《陶朱公書》中曾言:"輕重有時,貨物有租。"識人心者懂適時調整,通人性者曉長期經營。
錢財是身外之物,人心卻是立身之本。得人心者得財源,失人心者失根本。
03 藏富民,聚財氣
老百姓常說:"藏富于民,財不露白。"
范蠡經商致富后,三次散財,卻屢屢東山再起。他告誡子女:"積財數世,理無久長。藏富于民間,財氣自生生不息。"
散財不是施舍,而是播種;藏富于民,方能富貴綿長。
宋朝的范仲淹家有良田千頃,卻設立義莊,收入全用于賑濟族人和鄉鄰。后人問他為何如此慷慨,他答:"此乃長久之計也。"范氏家族因此興盛七百年,子孫賢達無數。
真正聰明的人,不把財富鎖在自家的鐵柜,而是播撒在民間的土壤。財散人聚,財聚人散。藏富于民,財氣自聚;鎖富于家,必有大禍。
《管子》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富人思維看投資回報,富貴思維看社會價值。能養三代的不是錢,而是德。
范蠡散財濟民,名聲遠播,商路自通,人脈自廣。當別人還在為蠅頭小利爭得面紅耳赤時,他已經在構建財富的生態圈。
能生錢的是眼光,能守錢的是德行。藏富于民間,財氣自然生生不息。
人這一生,注定跟錢打交道。古人云:"好鋼用在刀刃上,好錢用在刀口上。"錢不是身外之物,而是人生的試金石,照出你是被錢驅使的奴隸,還是駕馭錢財的主人。
年過四十,正是人生成熟的黃金時刻。若想富貴安康,不妨學學范蠡這三條致富金言。進退有度,財源不斷;洞察人心,商機無限;藏富于民,基業長青。
愿你把這些智慧融入骨血,讓錢為你所用,而不是你為錢所困。人這一輩子,最好的修行,不是攢多少錢,而是攥著錢還能清醒地活著。
點亮收藏,轉發分享,讓更多人領悟范蠡的致富智慧。弘揚中華傳統智慧,照亮現代人的財富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