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3日,以“梵凈春韻,律動山河”為主題的春季文旅活動在世界自然遺產地貴州梵凈山景區拉開帷幕。活動以梵凈山普渡廣場、蘑菇石為核心舞臺,通過原創音樂、舞蹈詩劇等形式,展現梵凈山的自然之美與文化之韻,為游客呈現一場視聽交融的春日盛宴。
舞蹈演繹自然與人文交響
4月11日,銅仁市匯愛舞蹈在普渡廣場上演《上春山》《詠春》兩場舞蹈詩劇。演出以梵凈山群峰為背景,通過藝術的肢體語言展現春季山林的蘇醒與生命的勃發。
其中,《詠春》更是融入武陵山區少數民族歡慶舞蹈動作,以呼應梵凈山“多元文化交融”的歷史底蘊。演出場地特別設置于普渡廣場附近,以求借助天然地貌形成沉浸式觀演空間,游客可近距離感受“人在畫中舞”的意境。
當舞者在紅云金頂旁躍然起舞時,來自廣東的攝影愛好者徐先生連按快門,“天然舞臺和舞蹈動作渾然一體,每一幀都是大片!”而來自貴陽的陳女士一家特意調整行程前來觀演,“孩子說這是‘會跳舞的山’,這種藝術教育比書本更生動!”
原創唱響梵凈山“踏春之聲”
4月13日,由黔東本土“鬼才”創作團隊打造的原創歌曲《梵凈山踏春歌》則在普渡廣場首演。
據了解,該作品融合了黔東民族音樂元素與梵凈山生態意象,歌詞以春山、云海、溪流為靈感,旋律悠揚且充滿地域特色。通過舞臺視覺設計強化梵凈山“以山為幕、以天為景”的“本土化”表達,更推動了“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當天活動吸引了數千名游客沉浸式感受春日梵凈山的詩意與活力。不少游客直呼:“既有山水之美,又有文化之魂,不虛此行!”來自云南的游客表示臨時增加的“春山對歌”互動環節,“這么好的山水,游客和歌手一起對唱山歌,真的太盡興了。”
“多點融合”賦能發展新動力
近年來,梵凈山持續探索文旅創新路徑,從登山大賽到梵凈山“十二生肖奇遇記”非遺主題活動,逐步形成“四季有節、全域聯動”的格局。此次春季活動恰逢登山賽事落幕(3月23日第七屆梵凈山登山大賽吸引2000余名選手參賽),旨在以文化體驗承接踏春旅游熱度,進一步讓游客縱享梵凈山的春日美好時光。
據了解,作為世界自然遺產,梵凈山14億年的地質演化孕育了蘑菇石、萬卷書等奇觀,更庇護著7900多種古老孑遺物種和珍稀瀕危特有物種,是名副其實的“生物基因庫”,國際山地旅游聯盟將其命名為首批“世界旅游名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其納入“綠色名錄”。據顯示,僅2024年梵凈山景區就接待游客198萬人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