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 秋日山居圖
山水畫作為獨立的畫科,有著悠久的歷史,從“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到“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再到以清初四王摹古畫風為正統,在歷史長河中依自有規律發展、演變。晚清以來,以四王為代表的正統山水余脈漸趨衰落,毫無生氣。與此同時,隨列強一并而來的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激烈的沖擊,改變了中國美術的格局。自此,山水畫開始了多樣并存的歷程,大致形成了傳統、傳統出新、中西融合幾種類型。
傳統派
北京是清朝政治、文化中心,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被認為是傳統繪畫的大本營,以20世紀初期中國畫學研究會與湖社成員為代表。與北京遙相呼應的上海雖以花鳥畫引領時流,亦不乏堅守傳統的山水畫家,以“三吳一馮”(吳湖帆、吳待秋、吳華源、馮超然)為翹楚。
傳統派畫風呈現
金城 層巒叢翠
祁昆 林泉清集
吳湖帆 仙山樓閣
傳統出新派
游離于正統之外的四僧,以其鮮明的個性與創新精神,在20世紀初期受到了空前的推崇,幾至“家家石濤,人人八大”,對近代畫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等是其中杰出代表。張大千是一個天賦高且極勤奮的藝術家,他諸體皆擅,工寫兼能。早年拜曾熙、李瑞清為師,且受李瑞清影響對石濤、八大情有獨鐘,并以臨仿石濤引起畫壇關注。1941年赴敦煌臨摹壁畫兩年余,畫風大進,一改早期清新淡雅的設色而為富麗堂皇,以20世紀40年代精力與視力最好的時期繪制的一批精彩的青綠山水為人稱道。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繪畫如何表現現實生活、描繪祖國大好河山,成為藝術家們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涌現出一批走出書齋,深入生活進行寫生創作的優秀畫家群體。如以黎雄才、關山月為代表的“嶺南畫派”對建設圖景的描繪;以趙望云、石魯為代表的“長安畫派”對西北山水的描繪;以傅抱石為代表的“新金陵畫派”對山河新貌以及革命圣地的描繪;李可染、張仃到江南寫生,董壽平赴黃山寫生等等,尤以李可染的成就最為突出。
對傳統深有研究,集古今大成,成就山水畫新高峰的首推黃賓虹。他是近代山水畫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放眼世界又堅守民族精神的學者型畫家。黃賓虹將筆墨視為渾厚華滋美學的根基,有“五筆”、“七墨”說,尤其晚年渴筆焦墨與積墨、宿墨、漬墨的運用,使中國筆墨之美達到了新高度。
傳統出新派藝術呈現
黃賓虹 臨安山色
齊白石 白石老屋圖
傅抱石 西園雅集圖
白雪石 碧嶂千峰
李可染 雨后斜陽
中西融合派
20世紀山水畫除“傳統出新”外,在“融合中西”方面亦取得新發展。林風眠是“中西融合”這一藝術理念的倡導者、開拓者和代表人物。他注重現代造型觀念和色彩表現的引入,作品色彩濃烈,基調深沉,極具視覺張力,被稱為“融合中西的彩墨抒情型”。吳冠中在傳統的寫意山水畫中加入了西方油畫的形式和技巧,在點線面與豐富的色彩中構建自己的藝術世界。劉海粟、朱屺瞻受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結合中國水墨淺絳、潑墨等傳統技法,融會貫通的筆墨性表達。
中西融合派藝術呈現
林風眠 村前
吳冠中 武夷山村
吳冠中 月下玉龍山
劉海粟 黃山頌
微信:zdazhu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