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藝術,自古以來便是人類情感與思想的載體,它如同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穿越歷史的長河,見證著時代的變遷與文化的演進。在中國這片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土地上,藝術家們始終肩負著探索與創新的使命,他們以獨特的視角、敏銳的感知和無畏的勇氣,不斷突破藝術的邊界,試圖在時代的浪潮中掀起一場場未完成的藝術革命。
“破界”一詞,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中國藝術家們在藝術創作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他們打破傳統與現代的界限,跨越東方與西方的文化隔閡,融合不同藝術形式與媒介的壁壘,以全新的理念和手法,重新詮釋藝術的內涵與外延。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挑戰了既有的藝術規則,更引發了觀眾對于藝術本質、社會現實以及人類精神世界的深度思考。
然而,這場藝術革命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個持續演進、不斷深化的過程,充滿了未完成的探索與未知的可能性。藝術家們在探索的道路上,始終保持著對未知的好奇與敬畏,他們深知藝術的邊界是無法窮盡的,每一次的突破都只是新的起點。正是這種未完成的狀態,賦予了藝術永恒的魅力與活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們前赴后繼,投身于這場偉大的藝術革命之中。
此次“破界——中國藝術家未完成的藝術革命線上特別展”,旨在通過線上展覽的形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更多的人能夠領略到中國藝術家們的創新精神與獨特魅力。在這里,你將看到來自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們的作品,它們或以傳統技法為基礎,融入現代元素;或以數字技術為手段,展現傳統意蘊;或以跨學科的方式,探索藝術與科技、哲學、社會學等領域的融合。這些作品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藝術的夜空,也為我們指引著前行的方向。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展覽,能夠激發觀眾對于藝術的熱愛與思考,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藝術的力量與魅力。同時,也期待更多的藝術家能夠加入到這場未完成的藝術革命中來,以他們的智慧和才華,為中國藝術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書寫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華章。
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場“破界”的藝術之旅,在未完成的藝術革命中,尋找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
墨真書畫院編輯
包洪波題《破界》
沂蒙春韻入畫來
寫生團隊首站駐足的劉家寨古村,素有“世外桃源”之美稱,但見四周山野春花爛漫,石屋層疊如天然畫屏,青石板路蜿蜒似歷史年輪。
清晨,師生們立于大寶樸居的觀景臺上,仰觀海拔845米的三柱山險峰,捕捉著日出東方云海幻化的壯觀景象;午后聚于望天崖下,師生們用各種皴法勾勒180米絕壁的蒼勁筋骨。包洪波先生現場示范教學,將傳統"三遠法"與現代構成理念相融合,枯潤相濟的墨色中,既見宋元山水的古雅氣韻,又顯當代視覺的審美銳度。
寫意畫風開新境
“標新立異創新風,寫意山水開新境”,這是導師包洪波先生的一貫追求。他的繪畫風格獨具特色,一是結構嚴謹與空靈結合:其作品在構圖上打破傳統繪畫的范式束縛,將畫面主題物象與留白有機結合,形成和諧、完整的整體。二是古雅與清新并存:其筆墨注重筆勢,營造出亦真亦幻的空間氛圍,使得作品氣韻古雅且不失清新。三是個性化的表現主義:其山水畫呈現出當代表現主義的藝術風格,強調內心的藝術情感與筆墨語言的完美統一。四是鄉土情懷與文化符號:他的畫作常以鄉土為題材,表現出樸厚靈動的情感,結合超現實主義觀念,形成獨特的文化符號。五是傳統與現代融合:作品中既體現了傳統文人畫的寫意精神,又融入了現代視覺邏輯和藝術觀念的探索。這些特點使他的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其強烈的寫意風格在當代中國畫壇獨樹一幟。
在寫生現場,導師包洪波獨特的寫意畫風令人大開眼界,只見他手中的畫筆萬毫齊力,盡情揮舞,皴擦點染,一氣呵成,一眨眼的功夫,一幅水墨淋漓、筆墨精湛的寫生作品便呈現在眾人面前。眾學員觀摩包老師現場寫生后,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紅色熱土育新篇
寫生期間,團隊先后走進蒙山大洼、李家石屋等風景區,參觀了抗戰時期的蒙山縣委舊址等革命遺跡,聆聽老區故事,銘記紅色歷史。包洪波帶領學員以水墨語言再現"沂蒙紅嫂"石碾、抗戰指揮所舊址等紅色印記,將革命文物轉化為生動的藝術符號。夜幕降臨時,師生圍坐農家小院,在繁星閃爍的夜空下探討"如何讓傳統筆墨講述新時代故事";老農講述的軍民魚水情化作畫中溫暖的煙火氣,給予他們無窮的靈感。純樸的沂蒙風情亦成為藝術靈感的催化劑——老農講述的鬼谷子傳說、孩童山間嬉戲的身影,皆化作畫中鮮活的細節,成為寫意山水畫創作的生動素材。
此次寫生活動構建起立體化的傳承體系:技法傳承上,通過“傳統皴法解析-現場寫生示范-作品集中點評”三階教學,讓16位學員掌握從筆墨語言到意境營造的系統方法;精神傳承上,將沂蒙精神"黨群同心、軍民情深"的內核融入創作,使作品兼具歷史厚度與時代溫度;生態傳承上,學員用畫筆記錄鄉村振興新貌,為30余處傳統石屋建筑建立了圖像檔案。
藝術薪火照山河
在最終舉辦的寫生成果展中,16位創作者以90余幅作品呈現沂蒙春色的多維畫卷:導師包洪波的《蒙山攬勝圖》筆墨酣暢,色彩瑰麗,將蒙山勝景與和諧家園融為一體;導師王小平的《沂蒙晨曲》則將律動的線條化作賞春少女的倩影。
助教劉新安的《蒙山春意濃》展現了大美沂蒙的無邊春色;助教武舉善的《沂蒙山區好地方》以精湛的筆墨描繪了巍巍沂蒙的風骨和時代風貌,畫家張立君的《春到劉家寨》勾勒出蒙山大洼的生機勃勃;助教申洪濤的《石屋寫意》以沒骨法渲染石墻的歲月包漿,呈現了蒙山李家石屋的滄桑和巨變;畫家趙書晨的《那山那水》表現了沂蒙春光中濃郁的鄉土氣息;畫家孫藝毓的《云涌東蒙》以宿墨表現山嵐的氤氳變幻,以詩人的情懷贊美故鄉沂蒙;畫家喬喬和周偉偉則用靈動的線條,詮釋了寫意山水與花鳥的清雅和飄逸……正如導師包洪波在總結時所言:“這次寫生不僅是對景造境的技術錘煉,更是讓藝術回歸人民、讓傳統煥發新生的文化尋根。”
此次春季寫生活動,包洪波名家工作室師生以蒙山為紙、沂水為墨,在紅色沃土上書寫了新時代的書畫傳承篇章。當師生們將滿載春光的畫卷收進行囊,沂蒙山水的雄渾與靈秀、革命老區的質樸與深情,已然化作滋養中國畫發展的永恒養分,見證著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對畫家進一步開闊視野,陶冶性情,提升人生與藝術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畫家們將不負春光,攜手同行,相約繼續開展寫生活動,淬煉技藝,飽蘸激情,譜寫新時代的精彩華章!
包洪波的繪畫風格具有以下獨特之處:
1.結構嚴謹與空靈結合:他的作品在構圖上打破傳統繪畫的范式束縛,將畫面主題物象與留白有機結合,形成和諧、完整的整體。
2.古雅與清新并存:其筆墨注重筆勢,營造出亦真亦幻的空間氛圍,使得作品氣韻古雅且不失清新。
3.個性化的表現主義:包洪波的山水畫呈現出當代表現主義的藝術風格,強調內心的藝術情感與筆墨語言的完美統一。
4.鄉土情懷與文化符號:他的畫作常以鄉土為題材,表現出樸厚靈動的情感,結合超現實主義觀念,形成獨特的文化符號。
5.傳統與現代融合:作品中既體現了傳統文人畫的寫意精神,又融入了現代視覺邏輯和藝術觀念的探索。
這些特點使他的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
文/孫藝毓,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臨沂市作協會員,平邑縣作協監事長,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臨沂市書協會員;來源:墨真書畫院)
作品欣賞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畫家簡介
包洪波,山東臨沂人,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2013年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問,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一級美術師,文化部青聯美術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國展山水畫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培訓中心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寫意畫院導師,書畫頻道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