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中美科技戰邁入新階段,美國變本加厲,全面限制 14nm 以下先進制程設備出口,還施壓 ASML 停止維護在華光刻機,妄圖在芯片領域將中國 “卡死”。然而,現實卻狠狠打了美國的臉,最新數據表明,中國半導體產業非但沒被打倒,反而逆勢崛起,在全球產業鏈中掀起驚濤駭浪!
中國芯片自給率一路狂飆。2018 年,這一數據僅為 15%,到 2024 年已達 65%,預計 2025 年更是要突破 70%。中芯國際 14nm 制程良率奮力追趕,逐漸與臺積電看齊;華為麒麟芯片強勢回歸,在市場上重展雄風;比亞迪車規級 MCU 也毫不遜色,搶占了全球 20% 的市場份額。
反觀美國,半導體巨頭們遭受反噬。高通、英特爾對華銷售額如高臺跳水,暴跌 40%,硅谷也未能幸免,裁員潮洶涌襲來。面對美國的打壓,中國果斷反制,限制鎵、鍺出口,這一舉措立竿見影,美國 F-35 戰機生產線被迫延遲。
全球產業鏈也在加速重構。歐洲、日韓企業紛紛繞開美國禁令,巧用 “技術中性” 條款,向中國出售二手設備。俄羅斯、伊朗成為中國芯片的新買家,人民幣結算占比超 50%,在交易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當下,技術脫鉤是否已成偽命題?以中國如今的發展態勢,能否在 5 年內實現 7nm 全自主?美國的 “卡脖子” 戰略,是否反而成為推動中國創新的 “助推器”?全球半導體三極化(美 / 中 / 歐)格局又將如何演變?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各抒己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